“*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说到古代的大将*,脑海中可能浮现的是辛弃疾笔下“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英姿飒爽的身影,也可能是那个高大威猛,身材健硕的英雄形象。
古代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方式和现在是完全不同的。在古时候,封建王朝的*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小麦面粉便成为了大部分主食,加上平时古人好饮酒,久而久之,变得大腹便便也不是什么难事。历史上的大将*普遍是“啤酒肚”,虽然他们体态肥胖,却是力大无穷。
古代的将*,甚至皇亲国戚,在一些真实的历史人物绘画中,他们都端着“啤酒肚”,如张飞、赵匡胤、李世民等。在写实的画像上,他们的形象,和电视电影当中演员塑造出来的样子几乎是不挂钩的。既然是影视作品,那么剧中的英雄人物,肯定都是要进行艺术加工的,这是需要进行角色营造而选取的形象。
在秦兵马俑的考古中,就能看到秦朝工匠的用心之处,那就是相当地写实。博物馆里的兵马俑,每一个的表情都不一样,它是根据秦朝士兵真实的身体形态和面部表情打造出来的。观察兵马俑和其它出土的陶俑,不难看出古时代行*作战的士兵,身材确实没有电影里那么高大威猛的,大部分甚至还是标准化的“啤酒肚”。
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都想保持身材完美,几乎都在远离那些能够让身体看起来臃肿的赘肉。在社会稳定的和平年代,大家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因此开始追求更好的精神层面,以及完美的身材。对于古代那些每天“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士兵来说,由于长时间战争环境的恶劣,他们没有精力去保持较好的身材。
对于驻守边疆的战士而言,他们每天最大的快乐,就是喝酒划拳,要么就是倒头呼呼大睡,因为一觉醒来又得去作战了。没人知道下一次喝酒是什么时候,及时行乐也是因为现实环境的残酷。当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和古代的审美有关系。古代生活物资缺乏,大部分平民都会因为营养不良导致身材瘦小,面*肌瘦,富态的身材便成为生活条件好的象征。
古人以胖为美,像杨贵妃,可以说就是名副其实的胖美人,珠圆玉润。将*也不例外,相较于其他瘦弱的平民而言,古人觉得大腹便便的男子要么英勇威武,要么家里生活条件好。但是身材和将*的战斗力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古代将士在开战之前,都会补充大量的高热量食物。战争不断,体能消耗巨大,所以他们对食物的热量需求也就更加紧迫。
长时间的作战是非常消耗体力和耐力的,只有拥有充沛的体力和热量,才能应对敌*。开战前,很多人会感到紧张,他们的缓解的方法便是大快朵颐,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饱餐一顿后面红耳赤,谁还会觉得害怕和担心,这样的状态在上战场有几率士气大振。
当时不管是抗击侵犯的外敌,还是内部的战斗,面临的天气和环境都是非常恶劣的,不像现在有专业化的作战装备可以御寒。古时候更多人靠的都是跟自己的身体素质,因此厚厚的脂肪和肌肉便成了关键,它能够帮士兵去抵御严寒和饥饿,从而获取战争的胜利,因此将士们也并不是虚胖,可是实打实的壮士。
将*相比普通士兵而言,则更为壮硕。张飞普通铠甲很难把他框进去,甚至需要定制铠甲。古代的*功奖励制度,只要*功够高,便可以封王拜相。骁勇善战的将士能得到大量的赏赐和奖励,将*的奖励更多,自然食物质量也有提高。普通的士兵能吃一些简单的家常便饭填饱肚子,将领们还可以吃到美味珍羞,大鱼大肉,痛快饮酒。
正所谓“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自古战争凶险,一上战场可能就是有来无回。古代不管是在审美还是作战条件还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有着很大的差异的。如果只是虚胖体力,一些大型兵器根本无法使用,没有千斤的力气,如何使得了丈八蛇矛,又如何挥得动青龙偃月刀。
参考资料:
《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