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的平方),这一公式大约诞生于19世纪。一直以来,BMI被视为评估一个人是否超重的重要指标。
多项研究显示,超重和肥胖可以增加多种癌症的发病和死亡风险,约20%的癌症由肥胖引起。
制图:徐默
然而,BMI这一衡量肥胖的指标正不断受到新证据的挑战。在前不久召开的欧洲肥胖大会上,一项新研究又给人们敲响警钟:有的人即使体重不超标,体型不健康也会增加肥胖相关癌症的发生风险。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提醒你降低癌症发生风险,需同时管理好体重和体型。
受访专家
医院肿瘤预防部主任、主任医师郑莹
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王颖轶
本文作者
生命时报记者张健
本文编辑
任琳贤
“体型指标”成新的健康评估标准
过去的研究中,评估肥胖人群患癌风险,常用的指标是BMI,但它只是一种利用体重和身高测量体脂的方法,无法区分脂肪和肌肉的分布。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和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强调,身体脂肪的储存位置,对于准确评估肥胖相关癌症的风险也十分重要。
体型指数(ABSI)最早由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研究人员于年提出,其运算较为复杂(身高以米为单位,体重以千克为单位):
ABSI的平均值为1,若大于1,说明致死率风险比平均值大,也就是说ABSI等于2时,致死率风险比平均值大2倍;若小于1,说明致死率风险比平均值小。上述研究的研究人员根据44.2万名参与者(平均年龄56岁)的体型,将其分为三组,以检查与24种癌症的关联,并对比了ABSI和BMI作为癌症风险预测指标的评估效果。
在排除干扰因素后,研究分析发现,比起单一指标的评估,ABSI和BMI相结合,可以更好地预测成年人患肥胖相关癌症的风险。
具体来说,在平均8年随访期间,有近3.7万人被诊断出癌症。其中,高ABSI与3种癌症的风险增加有关,患肝癌的可能性高出38%,患肺癌的可能性高40%,患肠癌的风险则要高17%;ABSI和BMI均高的参与者,与7种癌症的风险增加有关,分别是子宫癌、食道癌、肝癌、胃癌、肾癌、肠癌、乳腺癌。例如,ABSI最高组且BMI≥25的参与者,患子宫癌的风险是ABSI最低组且BMI正常者的2倍。论文主要作者、格拉斯哥大学的卡洛斯·塞利斯·莫拉雷斯教授说:“超重和肥胖是除吸烟外癌症的最大可预防危险因素,我们需采取更紧急的行动,来帮助人们尽早保持健康的体重和体型。”
“游泳圈”最危险体型均匀者最安全
与正常人相比,肥胖的人,很多肿瘤的发病风险会增加2~4倍。
打个比方,一个中国人到75岁之前,得癌症的累计风险为20%~25%。但如果这个人属于肥胖患者,患癌风险可能翻一倍。
各种癌症与肥胖的关系↓↓
图片来源:梅斯医学
为何肥胖会增加多种癌症风险?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王颖轶解释说,每个细胞上会有一些受体,与受体对应的是配体。配体和受体结合,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一把锁,会有一连串的反应。
从细胞膜一直到细胞核,称之为“通路”,通路激活会导致细胞核的增殖、扩散、恶变、转移。肥胖会激活每个细胞膜表面一些常见的能量通路,导致细胞核发生癌变的风险增多。
如果碰巧身体免疫力较低,发生癌变的细胞没有被清除,就会患上癌症。
高ABSI主要对应的是更高比例的内脏脂肪。肥胖分为两种,一种是全身都胖,另一种是“中心型”或“向心性”肥胖,也就是“苹果型”身材,即肚子大,胳膊腿细,内脏脂肪较多,我们常说的“啤酒肚”“将*肚”“游泳圈”都是这种身材的代称。
随着体重的增加,腰围的增加,患癌的风险会越来越高。从患癌风险由低到高的比较来看:
风险最低的是从小到大一直保持均匀体型的人,即BMI和腰围均不会超标;其次是年轻时体重、体型控制在合理范围,到了老年才微微发福的人;第三是早期肥胖或曾经肥胖人群,后来通过运动、饮食等减肥成功者;第四是从小到大一直肥胖(BMI超标)的人;患癌风险最高的则是长期有“将*肚”“啤酒肚”“游泳圈”的人。肥胖除了会增加健康人患癌风险,也会增加癌症患者复发、转移,以及患其它癌症的风险。以往癌症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体重过轻,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患者面临体重过高的问题,这对癌症治疗和预后康复都有影响。
以乳腺癌为例,60%以上的患者确诊1年半后体重增加,一些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也在治疗恢复期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
另外,临床长期队列研究发现,超重和肥胖会增加乳腺癌复发、转移和死亡的风险。所以,不管对健康人群,还是对肿瘤患者来说,保持合理体重和健康体型,对预防和治疗癌症都十分重要。
国人的肥胖标准应该更严格
只用BMI来评估肥胖所致的癌症风险是不全面的,腰围尤其是一个值得中国人警惕的指标。
目前国人ABSI指标还没有明确的标准,不过国人大多属于中心型肥胖,且有不少人没达到超重或肥胖水平,但腰围已明显超标,内脏脂肪过多,属于肥胖相关癌症的高风险人群。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下的亚洲标准,中国人在评估肥胖风险时,BMI正常范围为18.5~22.9,超过23为超重,超过25为肥胖。
但是,对于总体平均BMI不算高的中国人来说,还需要用腰围来衡量肥胖风险。
年《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指出,男性腰围>90厘米(2尺7),女性腰围>85厘米(2尺4)即为中心型肥胖,只有BMI和腰围均不超标,才算得上是正常体重和体型。
世卫组织推荐的腰围测量方法:
被测者站立,双脚分开25至30厘米,体重均匀分配。将软尺经脐上0.5至1厘米处水平绕一周,肥胖者选腰部最粗处水平绕一周测腰围。
此外,腰臀比也是评估肥胖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即腰围除以臀围,反映脂肪在腹部的堆积程度,和内脏脂肪相关性很大。
如果女性腰臀比超过0.8,男性超过0.85,就属于肥胖高风险人群。腰臀比过大的人,需在整体减重的同时,着重腰腹部锻炼。
腰臀比和内脏脂肪之间的关系↓↓
“为了预防癌症,国人的肥胖标准理当更为严格,但并不意味着,瘦就是好。”郑莹说,太瘦或太胖,患癌风险都会增高。
太瘦的人一旦患癌,可能对很多治疗不耐受,不能规范地完成整个治疗,预后效果差,复发转移风险增高。
因此,维持一个均匀的体型才行,具体来说,建议大家做好以下5点:
1、保持定期测体重的习惯
至少每月测量一次,最好每周测量一次,且注意每次称量时的条件大致相同。
2、改善饮食习惯
除了清淡饮食,少吃高脂食物,还要控制好食物摄入总量,同时保持膳食均衡、丰富多样。
3、规律运动
建议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锻炼,可以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便于坚持。
有慢性病或身体状况不稳定的人群,最好经专业的运动医学科医生评估指导后再进行相关运动。
4、不盲目吃减肥产品
合理饮食和运动减肥更安全有效,快速减肥的效果难以长效维持,而且可能因为营养不均衡,免疫力变差,健康风险反而增高。
5、一老一少,控体重要求不同
以色列一项研究发现,青少年时肥胖会明显增加人群全因死亡风险,防止肥胖要从小做起,不能因为孩子处于生长发育期就放松体重管理。
65岁以上的老年人则不用特别苛求达标,尤其是年纪偏大的老人,如果只是轻度肥胖,且没有明显心血管疾病,不一定要减肥,因为这样的老人遭遇疾病或意外时机体抗打击能力更强。▲
本期编辑:郑荣华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本文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