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年底,华润准备用资本收购的方式,来切入到啤酒行业。
宁高宁看中了沈阳的雪花啤酒,他甩下一句话:“最近外国投资者都在中国买啤酒厂,在行业选择上,老外是过来人,他们看中的一般都是好东西。”
当时华润对啤酒生意几乎一无所知,连如何给并购对象估值都不会。据负责收购的*鹰回忆,在并购成功一年后,他发现当时的计算公式居然是错的。
尽管冲进啤酒行业的姿势很鲁莽,但华润当时财大气粗,毕竟账面趴着亿港元。
在大刀阔斧进入啤酒行业的同时,华润与当时全球第四大啤酒企业SAB(南非啤酒集团)合作。
就这样,华润从门外汉变成了既有资本,又有经验的头号玩家。
在市场开拓方面,华润提出了著名的“蘑菇战略”(效仿可口可乐公司):即因啤酒瓶的限制,一般啤酒厂的销售半径只有-公里,因此华润全国到处收购啤酒厂,然后为企业更换设备、提高产品质量,集中资源在工厂辐射范围内做大市场份额。
这样,每收购一个企业就相当于种下了一个蘑菇。等这个区域的蘑菇发展壮大后,再向周边地区延伸,各个区域之间可以相互扶持,待时机成熟之后,就可以联结成片,市场份额也就不知不觉扩大了。
06
沈阳是华润种下的第一个蘑菇,随后充分发挥发挥资本的作用——携雷霆之势、高举三尺长剑,攻城拔寨,相继拿下川、皖、津等地区的啤酒品牌厂商。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凡是被华润看上的啤酒厂无不是该地区数一数二的优势企业,这是典型的扶强除弱策略。
让人感慨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很快全国上下啤酒厂相继被华润收入囊中:沈阳的“雪花”,大连的“金狮”和“凯龙”,吉林的“华丹”,武汉的“东西湖”,黑龙江的“新三星”,安徽的“零点”,天津的“莱格”……
而此时,燕京啤酒在干啥呢?
07
年,燕京啤酒上市,募集资金13亿人民币。
此时中国的啤酒市场结构呈金字塔型:90%以上是低价位市场,中价位市场约占7%,高价位市场仅占3%。
从至2年,青岛啤酒、华润集团先后并购上百家地方啤酒公司,把行业搅的天翻地覆,于外人言则是眼花缭乱。
燕京啤酒被绑在了*备赛中,也开始兼并收购,不过燕啤的思路与青岛啤酒、华润截然不同,尽可能强强联合:收购的啤酒厂不仅规模要大,市场前景也要好,来之能战,收购完成直接占领市场。
比如:燕啤在1年前后控股了山东的“无名”和“三孔”啤酒厂,加上此前收购的莱州啤酒厂,燕啤只花了2.95亿元,就整合了山东85万吨啤酒生产能力和50万吨的市场份额,占到了山东啤酒产销量的1/4。
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及华润再次把中国啤酒产推到了一个时代——三足鼎立的时代。
这个时代虽无啤酒战国时代那般浩浩荡荡、一泻千里,甚至赶不上他的上一个时代的磅礴气势,但它百转千折、高举高打、奇绝壮观,在看似没有了路的地方,它惊险地拐了那么几下,局面就豁然开朗了,又是一片让人拍案叫绝的风景。
而接下来——外资入侵,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08
外资入股中国啤酒行业从90年代起,就拉开了序幕。
先后碍于*策、中国企业强势等原因先后无疾而终,终于在华润冲杀一番有所松动后,外资在4年再次来袭。
华润首当其冲,接受了SAB的注资,且被占49%股份。不过SAB做起了——“不控股、不经营、不生产自己的品牌”的甩手掌柜,任由华润打造“雪花”品牌。
连昔日的老大哥青岛啤酒也被百威英博入股,且其大股东百威英博旗下还有哈尔滨啤酒、珠江啤酒、雪津啤酒……
青岛啤酒即用不上外力,还得严正以待打磨自己的“品牌”。
唯独燕京啤酒,力拒外资,保持着北京傲气的风骨与踏实的作风,李福成曾说:”真正大的龙头企业,不应该让外商控股,把大头给其他国家。”
啤酒产业的故事似乎到此就该结束了,李白有一句诗,叫作“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对此情此景,我觉得恰好可以形容此阶段。
啤酒行业的龙头企业跑出了不同景致,在你来我往之间、精彩丰呈之中,中国啤酒产能雄踞全球首位。
但中国啤酒行业却危机重重。
一方面,国产啤酒的口味一直被消费者诟病,现在面临进口啤酒和精酿啤酒的冲击;
另一方面,中国啤酒行业从年开始,销量和产量都在不断下降。
这里面的原因,有啤酒替代品的冲击,也有消费口味的变化,但最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年轻人和农民工是啤酒的最大消费群体,而他们的数量都在减少。
09
故事到了尾声,试问谁能扛起中国啤酒产业的大旗,谁又会是品牌时代啤酒品牌的明星?
是资本打造的“雪花”,是被帝国主义捅来的“青岛”,抑或是出身北京巷陌之间“燕京”?
我想没有外商入股的燕京或许是最能甩开膀子,大干一番的。
三千三轮车突袭京城,力拒外资入住的往事还历历在目......
君不见,燕京啤酒仍在挑战、攀登,最近又再次隆重推出啤酒行业全新单品类、第一款优质高阶小度啤酒——U8。
U8能够满足越来越多国人选择畅饮型啤酒的微醺感,拒绝高度啤酒带来上头醉。
并解决了畅饮型啤酒普遍口感寡淡单一、风味不足的问题,从燕京啤酒“不甘于寡淡、柔爽有度不霸道”的口感宣传上,可以看出燕京啤酒不断打造产品个性的决心,于品牌突围的雄心。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燕京啤酒的底色本就是中国的民族企业的本色,坚韧与无畏。
燕京啤酒的工艺也是当下最能代表本土酿造的品质,从燕京啤酒广受好评的“帝道”到如今的“U8”,我们相信,燕京啤酒能擦亮民族品牌的牌匾,引领啤酒业消费升级、打造“中国质造”推出更多具有中国符号意义的产品。
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为啤酒企业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之一,市场竞争的层次更加高深,品牌正在逐步取代价格竞争、产品竞争,成为最有生命力的竞争手段。
燕京啤酒或该在产品的迭代与跨界中不断突破,在产品传播中结合更多元的媒介形成更有利于吸引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