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什么是历史历史的作用,只是我们酒席之上的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中医疗法 https://m-mip.39.net/pf/mipso_4784993.html

打开第二瓶啤酒的时候,兄弟突然问我,“什么是历史?”

“嗯”?

埋头对付烤串的我,突然就愣住了,啥?

“你说学历史有什么用,就为了酒桌上抖机灵,讲段子么?”

兄弟头都不抬,倒酒的手,坚定,稳定。

我伸手又抄起了两根烤串,看着他,保持微笑,说,“滚”。

话是这么说,但这两个问题,从此在我心里扎下了根,来回萦绕。

熬过了许多夜晚,倒掉了许多烟头,总算理出一点思路。

01

什么是历史?

历史=时间+空间+人。

历史,是“天地人”三维坐标,在时间之中的总汇,又伴随着时间长河,不断向前延伸,流淌。

世上本没有历史,一切都自然发生,消亡。

口口相传的,那叫传说,神话。

结绳记事,信息有限,也不能叫历史。

自从有了文字,有了文字对人的记载,有了代代传承,这才有了历史。

华夏的历史,源自对天文,水文的观测记录,和传承,与我们“灌溉农耕”的文化特性,密切相关。

可以说,从文字产生开始,华夏就有了专门的“史官”的存在。

那时的史官一职,主要是由特定的部族或家族承担,主要职能还是天文,水文的观测,记录,对人事记录只是副职。

到了西周,史官制度就很成熟了,分门别类,共有6种:

“太史掌国之六典,小史掌邦国之志,内史掌书王命,外史掌书使乎四方,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此后历朝历代,修史,都是国之大事,能被委以修史重任的,不仅是个人的无上荣耀,更意味着此后官运的畅通。

说到国之大事,过去讲,“在祀在戎”,西周以后,“*神之事”被从*治中清除,代替“祀”的地位的,就是史家,是历史。

“帝王将相”们,对于历史的重视,从来都是“从娃娃抓起”,注重对教育“童子功”的养成。

那么,问题来了。

02

“帝王将相”们,对于历史的重视,我们可以理解。

他们生来不会为生计发愁,注定都是要做大事的,“知兴亡,晓更替”,对于他们的意义,自然就很重大。

对于如今的我们来说,三餐六饭,衣食住行,终年间,循环往复,机械而麻木的生活着。

这个历史,对于我们,意义何在?

首先,历史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那些英雄佳人的故事,或者说,远远不止。

拿我们相对熟悉的《史记》,《汉书》来说,里面至少就包括如下这些:

《艺文志》,《地理志》,《食货志》,《天文志》,《礼乐志》,《五行志》,等等。

正是这些通常会被我们忽略的所在,为我们搭建起了一个时代的真实图景,其中所蕴含的信息量之大,难以估计。

其次,有时候看电视,看到一些对接近原始状态的生活描述,感叹于他们生活的封闭,局限于方寸之间的无知。

半夜忽醒,猛然想到,其实我们不过是生活在一个更大的封闭空间,满足于物质上的小小丰足,满足于别人对我们的知识灌输。

所谓“五十步笑百步”,说的便是身为“井底之蛙”而不自知的我们吧。

这话要是说的更重些,就是满足于对物质生活的追逐,那是人的求生动物本能。

在动物本能之外,对于情感需求的填补,以及借助于这两者完成突破,以超越的视角,世界观,重新审视我们的世界,和我们自己,才是我们真正完成一个“大写的人”的过程。

如果说,我们拿这一点来要求古人,多少有些不管不顾生产力条件限制的,“何不食肉糜”的味道。

如今的我们,身处生产力条件极大飞跃的时代,明明有这个条件,却非要选择接近本能的生活,那我们能说啥好呢?

03

那么,怎样才是学习历史的正确姿势呢?

太多的人,学得满腹经纶,临到事前,却是一筹莫展,一策全无。

这里头最大的“关窍”,在于“共情”。

“知”,与“思”的最大区别,就是少了一个“我会怎样”的过程。

手捧史书,每到一人一事,暂合书本,设身处地,想一想,“我会怎么做”?

随着我们的知识越加增长,我们的人生阅历越加丰富,我们才会越来越体会历史人物的喜怒哀乐,越加接近他们的心路历程,才能更加明晰所谓“人事”的由来。

这是一个“双向递进”的过程,我们自身的知识,情感越丰富,就越能体会历史中的鲜活,反过来,我们对历史的体会越多,也就越加丰富我们的知识与情感。

直到,手捧史书,一篇传记读完,如同过完了自己的一生,今夕何夕,恍然惚然,竟有隔世之感。

与浩瀚时空相比,我们个人的经历,生命长度,渺小到微不足道。

在我们有限的人生中,想要超越自身局限,作知识与情感的双向打磨,以求世界观的突进,历史,是必由之路。

或者,这个对历史不断学习,思考的过程,本身就是我们“融入时间”,超越自身“天地人”三维空间局限的过程。

04

大家可能发现了,在以上的表述中,我不断地提到了“情感”,对于我们学习的重要性。

这个说法,大家可能有些困惑。

中华的历史文化中,有个“悟”字,显得特别神奇,各种神怪小说之类的描写,搞得这个字更加显得玄幻莫测。

“悟”字,就是相对我们的情感而言,但又不止于此。

在中华的历史文化理解中,所有的知识,源出于“人生”,又服务于“人生”。

对于我们来说,所有脱离“人生”目标的知识,都是“伪知识”。

而“人生”,又怎么能脱离的了情感呢?

真正“有用”的知识,都是需要你在“知”的基础之上,用你的人生阅历,用你对世事沧桑的领会,去“体悟”出来的。

而这些所谓人生阅历,世事沧桑的领会,就是我们的情感。

那么,有人不开心了,你说了这么多,是否定现在的知识教育吗?

各位,以上这么多,我们都在说什么?

没错,我们是在说历史,但是,同时也是在说,中华文化之中的“强势思维”。

就事论事,中华百年屈辱,于世界格局秩序之中,处于绝对弱势。

以势而论,以弱临强,当然就不能一味用强。

弱,就需要遵循弱者行事的客观规律。

这个强与弱的反差,置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正是造成我们种种思维混乱的根源。

如今,国势正兴,“强势思维”正当其时。

历史,该回到他原本所在的位置了。

结语:

再次坐在烧烤摊前。

兄弟抱怨烤串味淡,直呼服务生加盐回炉。

我迟疑着,把关于历史的想法说了出来,刚起个头,就看见兄弟两眼闪闪发光。

香风侧扑,原来是未知婚否的老板娘,了回炉的烤串,来表达歉意。

我的兄弟,满面春风地目送老板娘离开,转头看向我,保持笑容,说,“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