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说到白酒行情,年初因为疫情的原因,我因此有个判断:下半年的白酒行情不确定性因素会变强,毕竟疫情会影响经济,进而导致消费疲软,对于非生活必需品的白酒,其市场销售肯定会受到影响。然而近期高端白酒的强劲市场表现,出乎了我们的意料,从消费角度,这很不符合逻辑,但是现实却是如此,我们不得不承认。为此我咨询过相关行业人士,结合近期的一些观察也发现,白酒的市场行业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般简单。
前段时间,我与白酒媒体的几位大佬一起吃了一餐饭,与他交流得知今年的酒行情很有意思:高端白酒、精酿啤酒的市场在增长,其他的酒饮料包括大众白酒、工业啤酒、黄酒、红酒、威士忌等市场都在萎缩。对于精酿啤酒,其市场增长与今年疫情带来的“宅经济”有关,其使得一些消费者将原来的聚会畅饮啤酒演变为在家独饮啤酒,相比畅饮的多喝,独饮喝啤酒喝得较少,而这也引导了一些人选择喝品质更好的精酿啤酒,从而促进了精酿啤酒产业的发展。
相比精酿啤酒,高端白酒市场的发展更与政商金融相关,年初影响世界的疫情,给全世界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阴影,然而即便如此,其也没有拖累高端白酒涨价的步伐。从消费角度,高端白酒的消费应该是下降的,毕竟消费的萎缩,一些商企的倒闭也减少了高端消费的金额及规模,然而高端白酒市场却并不仅仅受消费的影响,其有更多因素作用其中。
前段时间,一篇《茅台,“绑架”了中国企业家》的评论文引起了行业及酒圈的广泛讨论,其揭露了高端酒局办事不用茅台则不好办成的现象。对于这一现象,其实是真实存在的,我圈里的几位老板每个月都会大量买点茅台酒用于办事,即便茅台酒涨价,他们也不惜血本,有时茅台不足,他们还会问我有没有茅台酒的渠道,在他们眼中,没有茅台酒比茅台酒涨价更头疼。
对于茅台酒,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通过对政商圈的市场培育,使得其在这个市场有强大的影响力。在许多商务场合,茅台酒成为了硬通货,运用其他的品牌酒,即便再高端的档次,也替代不了。正是因为茅台酒在商务市场有这么强的影响力,使得其在产量加大的同时,价格还在上涨,并且远远甩开了其他名酒,而市场上却又表现出一种供不应求的现象。毕竟当前的高端酒市场有一定规模,被茅台酒独占肯定消化不完。
对于茅台酒的“火爆”,在许多人眼中是一种商务场合“强制性”的酒文化表现,虽然在酒桌上,没有人强迫你用茅台酒,但不用有些宾客往往会表现出不悦的神色,进而在而后的商务、合作洽谈中产生影响,迫于可能产生这种影响的压力,许多老板也不得不选用茅台酒接待。
正是因为茅台酒在商务市场有着统治般的地位,使得其在涨价之后消费者也不得不默默承受。当然中国的高端白酒市场不只茅台,五粮液等名酒也有不小的高端酒市场份额。除此之外,由于这几年大众白酒市场疲软,利润和销售额逐年下降,使得许多酒企开始逐鹿高端市场,而这也加剧了高端酒的市场竞争。
说到高端白酒,除了要有优良的品质以外,还需要有足够的品牌影响力,霸气的包装,证明地位的价格,只有这样,其才能在高端酒水市场立足。当前的一些新兴酱酒品牌,有的也酿出了不错的酒质,但还是需要疯狂的打广告、做推介会等方式推动其品牌,毕竟当前的消费者都是看品牌喝酒,没有品牌品质再好也没有用。这也就像圈里说的那样:茅台酒灌在茅台酒瓶子里值元,但灌在矿泉水瓶子里卖元都有人嫌贵。因此对于高端白酒品牌,能酿出好酒只完成了其中一步,后面更大的投入则在品牌推动和渠道建设中。
虽然树立高端品牌酒的门槛很高,但也有不少酒企宁愿烧钱也要挤入这个市场,而这也引起了我们的疑惑:那些新兴酒企怎么有那么多的钱来烧市场?其实仔细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许多酒企背后有强大的地方资本推动。毕竟白酒产业是高利税产业,做好一家酒厂,其对地方的GDP、劳动就业率和地方财政收入有很好的贡献,也正是因为如此,一些产业比较单一的小地方会推动酿酒产业的发展。
对于这一利益关系,我们可以在很多地方看出端倪,中国的西北有四家上市酒企,其既不是17大名酒,也不是53优质酒,历史上的名气不够;而且西北地广人稀,人的消费力整体比东南沿海弱了许多;除此之外,许多人还因为有宗教信仰不喝酒,在这样一个自身基础薄弱且“恶劣”的白酒市场环境中,能诞生四家上市酒企,没有地方的支持,根本说不通。最近几年,西南许多地区加大了对白酒产业的扶持,一些没落酒厂重新复产,有些酒厂在其他地区做推介会,甚至连酒厂所在地的市长、书记都跑去助威。由此可见,酿酒产业对一些小地方的经济、税收等有多么重要的贡献。
由于有这些资本推动,这也是高端白酒当前比较火爆的一个原因,毕竟您没钱买,但资本捂盘,这个市场一样可以表现出一个欣欣向荣的局面。这就跟房价一样,我们喊了十多年:房价太贵,老百姓买不起,刚需越来越少,房价肯定会跌,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房价到底跌了多少?当前的高端白酒有点这种表现,尤其是二三线品牌的高端白酒,其不像茅台、五粮液那样在高端商务场合、政务场合有很强的流通性,但酒厂也会通过各种手段稳定其价格体系。
相比一线品牌,二三线品牌酒的价格虽然也高,但销售及渠道利润却很低,不少产品在酒圈是平厂价甚至是倒挂厂价销售,许多经销商就赚点酒厂返点的利润。对于这种销售,经销商也很无奈,操作起来也是遮遮掩掩,生怕被查。从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二三线品牌相比一线品牌要虚弱很多。其实对于二三线品牌的高端酒,金融化也很强,相比一线品牌是真的有人炒的金融化,二三线品牌更多是渠道和地方资本顶的金融化。也正是因为这些差距,使得当前一线与二三线品牌酒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白酒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观察二三线品牌酒更多是观察其酒厂决策和背后资本的支持。在当前,有些二三线品牌已经表现出跟不上一线步伐的节奏,各种经营、财务上面的负面新闻爆出,而这也应证了我年中的一个担忧:当前的白酒行情,可能一线品牌酒还在涨价,但有的二三线品牌可能一口气根本上而掉队,甚至出现崩盘的迹象。
总的来说,当前高端白酒的火爆,主要是有这两大因素推动:一个是高端商务、政务场合的“类强制性”酒水消费;一个是资本炒作。对于资本炒作,又分为两类,一类是投资炒作,这主要在一线品牌和陈年老酒中;一类是地方资本和渠道资本托盘,这主要表现在二三线品牌酒中。也正是因为如此,高端白酒的上涨表现为不同于精酿啤酒的特点。
那么对于高端白酒行情,是否一直向好呢?其会不会表现为像我们之前所推测的那样因为消费的萎缩而萎缩,个人觉得短时间不会如此,但其金融化会进一步加强,二三线品牌酒跟不上节奏的可能性更大。说到这里,我们不禁想起上一轮白酒行情调整,上一轮白酒行情调整因为“限制三公消费”而起,然而那一轮白酒调整却利好了不少外国酒。从国家角度,与其让外国人赚取利润,不如让自己的烈酒赚取利润,毕竟中国还是有一批能消费得起高端酒的有钱人,这些人的钱不赚白不赚,从某一方面,对于白酒行业,在国家政策上,只要没有大的变动,即便市场的需求没那么大,其也会维持一个不温不火的局面,不会轻易让其崩盘。因为崩盘不仅对行业,对许多地方的影响也很大。
那么对于我们消费者,当前的白酒行情我们无法改变,因此只能严肃的面对,批评、吐槽、指责只能宣泄我们的情绪。但如果选酒,我们只能现实考虑:我们买酒的目的是什么,用在哪里?如果是用于接待、送礼,一定要考虑品牌,性价比都是次要的。如果接待的是酒圈人,找个性价比的酒大家一起解惑还有个话题。但大多数人都非酒圈人,因此在接待的时候一定要用适合他们的酒,即便这个酒在我们心中没有性价比,但只要人家喜欢,符合您接待他的消费价位,那就直接上这个酒;如果是好友聚餐(非酒友)等随意场合,选择的余地就大一些,我们可以弱化品牌,将其延伸到一个香型,结合好友喜欢的类型选择有性价比的酒:比方说喜欢酱酒的我们可以拿点15酱、喜欢清香的拿点宝丰酒、喜欢浓香的拿点丰谷酒都可以。如果是自饮或者更加随意的场合,我们甚至可以找点没品牌、性价比好的酒。因此,对于一款白酒,不是因为其有性价比就值得我们去买,很多时候我们还是要看自己的真实需求。
当然,对于想捡性价比酒的朋友那就要紧观政策,了解酒厂动态。对于白酒行情,国家的一些政策确实会对其有较大的影响,如果因为政策崩盘,我们皆大欢喜,这一段时间我们都可以便宜价格捡到好酒。除此之外,我们只能结合当前的行情及一些酒厂的运作情况来判断最近是否会出一些有性价比的酒。比方说最近我在酒群里,聊得比较多是15酱和宝丰酒。15酱是五粮液酿的酱酒,酒质不错,但五粮液确实没把酱酒运作放在心上,以至于其价格一直走低,最近15酱有涨价的趋势,渠道控价控的很严。对于15酱,我的态度很简单,看着价格和性价比聊,一旦其涨价超过我觉得合理的价格,我们会换别的酱酒谈,就像我18年谈钓鱼台酒谈得比较多一样,现在钓鱼台酒价格涨上去了,我这边自然也就不谈了。
而宝丰酒作为中国十七大名酒,一直酿清香酒,积累还是不错的。除此之外,大曲清香酒要求用东北粳高粱酿造,酿优质酒的门槛比酱香、浓香酒低,因此对于酒厂也容易保持优质清香酒酿造。再则宝丰酒厂这些年经营不温不火,在十七大名酒里排倒数,也正是因为如此,酒厂这里出了一大堆清仓货。对于酒友来说,只要不排斥中低端宝丰清香干净且淡、中高端宝丰酒带陈、或是带类似芝麻香的特点,大家其实可以在其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口粮产品。
除此之外,我们最近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