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该相信拉环上面印的说法,还是听信企业“打补丁”式的解释?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和知情权,或许就这样在无形中被忽视了。
近日,河南南阳的李先生喝崂山啤酒中奖,中奖信息显示“3元换购青岛原酿听”,兑换时却被商家以活动过期为由拒绝。随后崂山啤酒回应,该活动没有过期,只要有售崂山啤酒的地方都可以兑换,但“3元换购青岛原酿听”,是指可兑换一罐毫升,并非罐。崂山啤酒表示将奖励这位消费者听易拉罐产品。
如果崂山啤酒兑现了罐啤酒,也算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但总感觉哪里怪怪的。据媒体报道,崂山啤酒工作人员回复称,“听是毫升的意思,加3元换购的话是一罐,听是指毫升的一罐”,这显然与一般人常识里“一听指一罐”的认知不符。
按照崂山啤酒的解释,啤酒外包装箱及罐体上明确解释,可换购的是ml。那为何要在拉环上使用这样可能造成误解的用语?如果因为拉环面积小,刻印位置有限,那么把“听”换成“毫升”或者英文字母“ml”总可以吧,为什么不把涉及兑换的关键信息凸显出来?
不排除这个“误会”是个工作“瑕疵”。但在网上专门查了下,“听”在饮用品行业是不是能当“毫升”使用。结果发现,“听”就是指易拉罐的一罐。因此不禁让人怀疑,这仅仅是一场“误会”吗?
听,显然会比毫升,更能让兑换者开心,消费者不加细察,搞不好还会多买一些。如果“误会”没被及时解释清楚,不明就里的消费者,可能还以为听是啤酒厂商回馈顾客的大型福利活动。所以有网友说,这是不是有夸大成分?或许啤酒公司并无此意,但在消费者看来,“听”印上去多简单,毕竟还有详细的兑换说明,可以“退一步”慢慢解释。最后“解疑释惑”,不还是厂家说了算。
换句话说,消费者或许有理解能力,但却没解释自由。消费者“理解有误”,只能怪他们对“兑换说明”视而不见。这样看,企业岂不是牢牢攥紧所有龃龉的解释权,占尽了“听”口惠而实不至的好处。消费者该相信拉环上面印的说法,还是听信企业“打补丁”式的解释?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和知情权,或许就这样在无形中被忽视了。
跳开这件事情,有的商家以折扣优惠回馈顾客时,却不乏滥用“最终解释权”来侵犯消费者权益。根据法律规定,商家在商品促销广告中所附的“最终解释权”条款,违背了公平原则,违反了合同法的强制性规定,是无效条款,并不能免除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样,《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中明确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不得规定经营者单方享有解释权或者最终解释权。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厂家或经销商的行为必须受到相应约束。
崂山啤酒提出“奖励这位消费者听易拉罐产品”,“奖励”这个用词很有意思,可能“表示歉意”才更妥当,以此向李先生道歉,也向其他消费者道歉。
李先生最初兑换时,被商家以“活动过期”为由拒绝过。作为企业,既然决定让利给消费者,就不妨把优惠落到实处,做好沟通衔接,帮助消费者拿到实惠。结合一些过往兑奖案例,要么是兑奖商品缺货,要么限制兑换地点等,这样的兑奖障碍,还应真诚地解决好。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白毅鹏
编辑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