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常有饮酒的习惯,认为少量饮酒有益健康。比如说,有些人会在寒冷的季节里喝酒以达到暖身的效果,在长期以来,这种想法已经深植于人们的思维深处。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这种想法的真实性并不足以支持它的实际效果。
首先,来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在一篇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上的酒精研究中发现,人的一生中会有三个时期对酒精造成的有害影响特别明显,即妊娠期、青春期晚期和成年期。在这些敏感阶段内饮酒,酒精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可能是最大化的,因此需要谨慎对待。
其次,饮酒不能帮助暖身。虽然少量饮酒可以让人的身体发热,但这只是酒精的热量从内部“拱到”体表的错觉。酒精中含有大量乙醇,能扩张血管,当体内热量更快从血液流散到体表,就会感觉身体发热。但是,喝得越多,就意味着散热越快,酒后“暖意”只是暂时的现象,当体内的核心温度丢失,扩张的毛细血管无法储存体内热能,“酒后寒”随之而来。
再次,酒精对血管并没有好处。虽然某些酒类中含有一些成分可以保护血管,但竟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增大,并可能诱发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症状,因此需要引起重视。
最后,如果出于某种需要必须要饮酒,就需要掌握一个较为安全的饮酒量。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建议,男性每天不应超过25克,女性不应超过15克。大概换算成实物,约:啤酒每次不要超过一罐(25克);红酒每次限制在一杯左右(25克);白酒每次不要超过半小杯(25克)。
总之,饮酒虽然在文化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但是现代健康观念下,明确饮酒的危害,谨慎对待饮酒才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