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产业发展——立足优势 转变形式
我国煤炭探明总储量达9000亿吨以上,位全球第三,其中,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1886吨。按国内年人均煤炭1.45吨的消费量来算,目前已探明的煤炭储量足以支撑一个多世纪的开采,我国煤炭大国的称号名副其实,且煤炭在我国利用历史悠久,国人已习惯将其带入各项生产生活中。无论是储量还是消费情感,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内,煤炭在我国仍可能是主力能源。
虽具种种优势,但其本身的化学性、后期产生的废渣未能得以妥善处理等原因还是让煤炭成为了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加上国家近些年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环保性能相对逊色的煤炭被千夫所指,各地频现 限煤令 ,煤炭应用一度成为众矢之的。
国内大范围的冬季采暖仍然依靠煤炭燃烧,采暖的前中后期都是雾霾频发的阶段。近来随着天气逐步转凉,为保证阶段内的环保目标可实现,中央和各地方已提前颁布了一系列*策文件。东北地区因供暖时间较长,对煤炭使用的限制更是加大了力度,长春对销售、使用高硫高灰煤炭的行为施行 全市控制 ,试图使煤炭在整个能源消费的比重由当下的80%降到65%以下,实现煤炭消费递减。
就在新一轮的 限煤令 已在东北重出江湖时,西部地区同样有关于发展煤炭产业的困惑。日前国家发改委针对西部地区发展征求鼓励类产业意见稿,其中,跨越多个省市的煤制烯烃和煤制甲醇项目均成为重点发展对象。而就在众人皆以为煤炭将在西部地区有所作为时,正式颁布的鼓励产业目录中却难觅煤化工的身影 盲目投资、低水平建设已使我国西部地区煤化工产业深陷产能过剩、污染严重的境地,再次大量批准重复项目对西部地区的发展来说,意义并不大。
在储量优厚的条件下,煤炭产业不该只能靠国人的使用习惯去维持发展,如何利用储量优势推动工业发展才是煤炭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所在。CMIC认为,各方如若能立足市场需求,以发展精细煤化工产业为中心,加大技术研究,这一老牌能源焕发出新活力的时日便将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