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烟须从自身始
“禁烟规定”在南京实施多年,执法部门却几乎未开出过罚单,是因为落实规定到位了?当然不是。恰恰相反,可能更多的是因为法不责众,罚无可罚了。
最近就此到公共场所做过调查,发现公共场所禁烟标识基本普及,但抽烟现象大量存在。在瑞鑫烧伤医院外科诊室,一身穿白大褂的医生一边走一边点燃香烟,随后叼着烟在候诊厅里走来走去。病人上前与他交谈,他热情回应,但点燃的烟一直没离开过手指;在第一医院,一些前来就诊的患者手夹香烟走进了门诊大厅,而在该院门诊大厅和楼梯口等处,都挂着“严禁吸烟,违者罚款”的禁烟标识。
新街口、石鼓路附近的一些餐馆,发现禁止吸烟的标识不算少,但烟雾缭绕现象却很常见。在三元巷一家不大的餐馆,四五位客人一边喝着酒,一边在“吞云吐雾”。面对询问,餐馆一位工作人员还反问道:“客人抽烟有什么关系?”
“客人抽烟,你们不管?”询问一位服务员。
“我们没有专门的吸烟区,所以没法管。”服务员回答。“我们只知道这个(禁烟标识)一定要贴,不过从没人来管过。”
除了上述公共场所外,许多会议室、办公场所抽烟现象同样比较多。这些地方能不能做到禁烟,跟该单位主要领导有很大关系,如果领导抽烟,墙上挂了再多“严禁吸烟”之类的标识也只是个摆设。关于这一点,大概能作为当今“有法不依”法制环境的最好注脚。
其实早在1995年南京就出台了《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规定》,规定在学校、图书馆、候车室、休闲娱乐场所等七大类公共场所禁烟。2011年5月1日,卫生部出台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将禁烟场所放宽到包括饭店等在内的所有公共场所。可从2011年至2012年两年间,南京爱卫办仅开过一张罚单,即2011年对蓝湾咖啡南湖店处以600元罚款,因为该店未在店内张贴禁烟标识,其负责人接受检查时手里还夹着香烟。
香烟不是我国土著,相传是十九世纪由西方侵略者带入的,晚清时期的大清*队遇见洋人每战必败,派出探子侦察敌情,发现洋人嘴里冒火鼻孔冒烟,怪不得咱打不赢呢。于是学着抽烟,后来虽然仗是依然打不赢,但烟民数量却急剧膨胀,到现在我国的烟民队伍已成为全世界最庞大的群体,而且青少年烟民还有同步增长的趋势。
香烟之害恐怕无需多说,即是很多疾病的诱因,也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元凶,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每年因吸烟致死的人数在600万人以上,因而戒烟已经成了许多人的习惯,西方烟草市场日渐缩小就很能说明问题,英美传统的烟草企业转而将产品向向第三世界国家推销,中国也是他们的目标市场。事实上我们烟草进口量也是比较大的,有段日子,嘴叼洋烟还成了许多人的时髦。有资料说,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有3亿吸烟人口,另有7.4亿不吸烟者遭受二手烟危害,每年与吸烟有关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100万,如不加控制,到2050年我国每年死亡人数将突破300万!
听起来很可怕,但很多人却不以为然,常常会用“抽烟又喝酒活到九十九”之类的话来调侃自己。
中国人讲究个“烟酒不分家”。跟可劲儿劝人喝酒一样,中国人经常会十分热忱给人敬烟,外国人看不懂,说中国人怎么能劝人“吸*”?看不懂就对了,因为他们不懂中国人的“文化”。两人见面,香烟就是名片或“通行证”,就算是第一次见面,一对火就算拉近了关系。跟“酒文化”一样,劝人抽烟也是有诸多说道的,我就听见过“男人不抽烟比女人长胡子还难看”之类“神话”。
除此之外,香烟还关乎人的面子。现在西方是文化层次越高的人不抽烟的比例越小,而我们这边似乎不太明显,医生抽,学者也抽,官员也抽,香烟越高档就意味着这人能耐大本领大权力大面子也大……一条烟抵得上一个家庭一个月的生活费呢。大家知道,天价高档香烟往往不是自己花钱买的。
烟草消费眼前或许是有些“利益”的,但贻害的可能是整个民族的未来。故而禁烟要抓紧,而且要真正从自己做起。
相关美文阅读:·人只有知道饥饿才是健康的·吸烟可致多种泌尿生殖疾病·菲律宾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重患·社会风俗论·胡言乱语----天灾,人祸,疾病·医生手下重千钧·“雾里金刚”·农民工·寺内无僧风扫地·老师的谎言·一亿以上中国人有精神病·母亲戒烟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