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为多字,要耐心阅读哦,没有干货也不会花这么多心思去写,后续有空了,继续产出精品供大家阅读,也是当作自己的投资思路梳理)
当白酒在资本市场上,股价自年以来已豪气冲天至今之时,其实啤酒一直也没闲着。例如,华润啤酒、重庆啤酒股价不断创历史新高,青岛啤酒市值也已突破千亿,珠江啤酒和燕京啤酒市值虽然停留在多亿水平。但,盈利能力却开始发生了变化,尤其珠江啤酒,当然,燕京啤酒尚处于拐点期。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火热的高瓴资本,其实早在前几年就布局了啤酒江湖。年6月,高瓴资本就同时进入了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在15年牛市时清仓,之后,又于年8月建仓港股的华润啤酒,当前股价为48元港币/股,彼时的建仓成本为19.4港币/股。截至年年底,仍为华润第二大股东,当然,今年5月20日减持了,目前持有股份1.34亿股。
另外,啤酒相较白酒而言,竞争会更激烈,啤酒不仅面对来自国内的竞争,还要与国际品牌进行战斗,所以,啤酒的竞争具备国际性。
好,接下来,就聊聊啤酒。啤酒作为一种酒精饮料,有一定的成瘾性和精神消费品属性,大众需求较为稳定,受经济周期影响也小,口味差异较小且多豪饮,啤酒销量受季节影响较大,一般二、三季度或重大体育盛会销量大,是其旺季。不足的是,啤酒附加值低,鲜有社交价值。所以,这一点与走走亲访友登门造访拿中高端白酒是有点区别的。
啤酒工艺上,当前基本都是工业啤酒,即各家酿造工艺大同小异,例如:青岛啤酒会选择德式百年经典酿造工艺,采用独特低温深冷技术,发酵时间长,原料的啤酒花和麦芽浓度也更高,所以产品的口感会也会较为浓郁,最终吨价高;燕京啤酒则选用美式酿造工艺,发酵时间短,口感淡爽,所以吨价也低,另外燕京鲜啤主打“0氧化,真新鲜”也着实是个卖点。
01啤酒史
一般朋友聚会,大家都会选择喝啤酒,原因在于啤酒不仅度数低,还能喝酒玩游戏调节气氛,选择葡萄酒又过于高档,选择白酒酒精度数又过于太高。你们发现没有,这三种酒的背后其实蕴藏了三种精神层面的心智资源:啤酒适合于友情、红酒适用于爱情、白酒适合于亲情。而且,几千年下来,这几种酒类对人性的感情渴求和诉求却从未变过。虽然白酒在国内普及度比较高,毕竟现在不少老大爷们爱喝白酒,因为白酒下肚身子一暖起来,一场推心置腹的“贪心”聊天开始了。
事实上,从国际角度看,国内的白酒认可度不是太高,白酒不太烈是其中原因之一。
反倒是黄酒更得到了外国人的认可,而且在中国早已存在多年。很多人对黄酒的印象就是炒菜用,甚至一些人连黄酒是什么压根不知。你们经常看古装剧喝酒的画面,大家真以为是白酒啊,其实大多都是黄酒。
世界三大古老名酒是啤酒、葡萄酒和黄酒。
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中国人就采用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原料主要是大米、黍米、粟,酒精含量一般为14-20度,属于低度的酿造酒。而且黄酒还含有丰富的营养,例如含有21种氨基酸,其中包括有数种未知的氨基酸,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依靠食物摄取8种必需氨基酸黄酒都具备,被誉为“液体蛋糕”。目前黄酒可以说是中国汉族的特产,属于酿造酒。
现在很多人可能对白酒酱香型的茅台了解比较多,可是,在90年代的黄酒龙头古越龙山,彼时与茅台是不相上下的,但如今过去快30多年了,为何两者相差如此之大?这其中的原因也与古越龙山当时未抓住机遇以及管理层发展方向和定位没做好有关,加上外部因素就是黄酒具有地域局限性、集中于江浙一带,在全国尚未形成广泛推广,所以导致行业规模一直上不去。
那么,对于黄酒的投资价值和未来的发展机会又会在哪呢?
本文我就不做过多论述,就简要谈谈几个点,尤其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古越龙山。其一,黄酒具备几千年中国特色酒文化,老字号,今后向国际延伸可能性大;再者,现在提倡健康中国,提倡中国大健康概念,黄酒属性偏靠养生,比白酒对身体更有益处,未来更多老年人群会更倾向于黄酒;接着就是古越具有大量黄酒库存,都在15至20年以上,酒是越老越值钱。更重要的是,这些库存酒尚未体现在财务报表上,今后一旦开始对外销售,则对业绩具有飞跃提高!
本来想对黄酒一带而过的,上文之所以花了小篇幅文章去写,是想表达,其实我们目前所看到的东西不一定是真的,只是被迷惑了,不知道这背后的真实历史,而我们做投资,恰恰需要去挖这背后的历史,你才能知道未来怎么走。例如,近几年随着茅台的崛起,关于白酒的文章都被写的烂掉好几条大街了,其他酒类文章,则被雪藏了不少。
再回到啤酒。
啤酒作为人类古老的酒精饮料,是继水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量排名前三的饮料。想必不少人都喝过啤酒,倘若说起啤酒历史,谁创造了啤酒,恐怕能说得出来的寥寥无几。对于啤酒的定义是这样的:“啤酒是以麦芽为主要原料,加酒花,经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含有二氧化碳气、起泡的低酒精度饮料”。
现在国际上的啤酒大部分均添加辅助原料,而相关部门规定辅助原料的用量总计不超过麦芽用量的50%。所以,啤酒的最基本特征,是用谷物发芽后的谷芽作为基本原料,经磨碎,糖化,发酵等工序制得。根据现有的文献记载,啤酒的起源可追溯到年以前,且最早出现在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
其实,在古代中国,也有类似于啤酒的酒精饮料,古人称之为醴。虽然它基本是不可能和现在的啤酒一样,但也都是用谷芽酿造,酿造方法也类似。当然,中国远古时期的醴也是用谷芽酿造的,即所谓的蘖法酿醴。其中,黄帝内经中记载有醪醴,由于时代的变迁,用谷芽酿造的醴消失了,但口味类似于醴,用酒曲酿造的甜酒却保留下来了
但国内所喝的啤酒市场,或者说,中国啤酒的星火,却属于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的产物,属外来酒种。例如,当年的俄国和欧洲列强先是最早在哈尔滨建立啤酒厂,接着是英德啤酒厂,即青岛啤酒厂前身,于年建立。此后30余年,受各种限制影响,只剩下诸如青岛、哈尔滨、北京等地的10多家啤酒厂,直至上世纪80年代,啤酒行业在改革开放、消费市场兴起等背景下,才有了爆发的生机。
02资本战:既有本土品牌的崛起、并购,又有外资的搅局
如果回顾过去40年的啤酒行业,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可以发现,当时的全国省市,基本上都拥有自己的啤酒厂,都是地方性啤企居多,但后来以并购为主。而外资诸如英博跟珠江啤酒的合作,成为珠江第二大股东,到了后来的90年代至21世纪,国内外资品牌高达30个、中外合资接近百个,例如嘉士伯、百威等都是典型代表。
到0年,这十年间,是大鱼吃小鱼的的混战局面,相对应地,此时的啤酒产量同时进入了放缓阶段,产量复合增速为12.7%,所以经过混战后能活下来的比以往的实力要更强了,当地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啤酒企业则被淘汰出局。例如从年成立的燕京啤酒开始击败北京当地五星等本土百年老品牌后,燕京啤酒年销量就已冲进全国前三,紧逼青岛。
后来,面对燕京等新巨头压力之下,青岛也凭借其悠久历史和强大品牌优势,华润也于年收购雪花后,开始走上扩张之路。但是,即使青岛即使采取了诸多策略,但在燕京和华润的快速围攻下,仍然显得力不从心。
所以,收购就成了青岛啤酒必由之路之一,而年青岛啤酒上市募集的16亿资金确实是其收购扩张的底气所在。例如,青岛啤酒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收购、合资建厂等多种资本运作手法,最终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
0-年:第一轮产能扩张。这十年又是华润、青岛、燕京以及百威的疯狂并购时期,先是01-06年华润雪花主导第一次产能扩张周期,行业促销力度加大,行业产量增速上行,这一轮疯狂并购后,不少地方啤企消失掉了。07-11年,由于雪花的外延扩张战略向结构提升发生了改变,所以行业出现了阶段性降温,行业产量仍然保持正增长。
-年:第二轮行业产能扩张。此时是青岛啤酒和百威啤酒主导,但行业总销量从12年开始停滞增长。
年至今:经过4年调整后,啤酒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例如产能优化、产品结构升级等。
就整个行业并购事来说,比较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华润啤酒并购史了:
1年,华润收购大连棒棰岛啤酒,确立辽宁市场龙头地位;年,收购西湖啤酒45%股权,且在年对西湖啤酒实现全资控股;
年,收购金威啤酒,跻身广东主流啤酒厂商;
年,收购SABMiller持有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49%股权,从而实现全资控股华润雪花;
年,收购以23亿港元收购了喜力。
总之,啤酒行业经过几十年的跑马圈地并购大战后,也迎来了巨头鼎立的局面。其实,如果长期研究跟踪啤酒和白酒的朋友会发现,两者在并购上其实有很大相似之处,区别在于白酒并购大战之后的策略是提价和品牌定位,啤酒则是通过价格战,即低成本竞争策略,这也就是为何茅五泸高端酒能够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制高点的原因之一。
公开数据显示,年至今,国内五大啤酒巨头总的市场份额已超过70%,总市占率还在逐年上升。
其中,华润的市场份额最高,年已达到23.2%。其次为青岛啤酒和百威亚太,市场份额均在16%以上。
华润啤酒,在全国十省市占据市场第一位,市占率超过60%的省份有辽宁、四川、安徽、贵州;
青岛啤酒,大本营主要是山东地区,而在河北、山西、陕西和甘肃市场份额则为第一,市占率超过70%的省份有山东和陕西;
燕京啤酒,优势区域主要是北京、广西、内蒙古,市占率分别为73%、85%、60%;百威和嘉士伯,则通过并购区域内原有强势品牌方式,拿下了三至四个省份市占率第;
广东地区则是百威,珠江,华润,青岛的天下,市占率分别为36%、31%、17%、14%。
以上就是经过多伦资本并购以后所形成的啤酒行业竞争格局,目前基本趋于稳定,倘若根据美国百威啤酒和英博啤酒联姻来看,未来国内也不排除大吃大的情况,那到底谁吃谁?目前还不好说。
03成本战:向规模进军
过去20几年,国内啤酒行业正处于一个,由供不应求到当前产能过剩的阶段。由于啤酒的产品特性使得在生产端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所以,产能的整合势在必行。下图是啤酒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年啤酒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为26%,年则下滑至56%。产能利用率近些年下降,这也是盈利能力下滑的原因之一。
因此,未来行业产能的优化势在必行。
由于啤酒包装主要以瓶装为主,玻璃瓶重量又重,加之啤酒属于大众快消品,很难卖的高价位,尤其是低端啤酒需要回瓶,一来一往,运输成本也就高了,因此,啤酒的运输半径一般控制在-公里范围内,即最优的啤酒工厂要布局在这个区间内。也正因这个特点,注定了啤酒和白酒的模式不同,毕竟一个白酒工厂就能全国吃,渠道做好就行,啤酒则只能布局附近的工厂。
而且,另外在生产端,一个百万吨规模的啤酒厂需要的工人大致,而10-15万吨的啤酒小厂工人也大致在-人,也就说,产出效益不一样。所以,也正因此,整个啤酒行业之前为何进行并购大战了,企业的成长选择并购方式来扩大各区域市场地位和份额,这也是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手段之一。毕竟谁掌握了规模谁就是赢家。故,例如单厂产能提升、规模化集中生产、减少冗余人员等都会带来规模效益。
当然,也许会有人问,可以不采用拼成本方式呀,例如为何不直接提价呢?
这其实也与啤酒的消费属性有关,有人曾经这么比喻白酒和啤酒与消费者的关系:白酒是男女朋友关系,啤酒是老师关系。
所以,啤酒这种大众消费品与消费者的敏感度没那么高,在大众眼中,啤酒这玩意就是低端的,在那个时代,做高端化太难了,这一点也可以从众多国际啤酒企业败北历史也能略知一二。
04高端战
在消费升级大背景下,啤酒行业自年以来,低端份额逐渐被中高端侵蚀。
我在《浅谈消费升级下的食品饮料行业投资逻辑》一文中也谈过,根据相关数据,目前国内中高档啤酒销量仍然维持高个位数增长,而经济型啤酒销量则继续下滑。
例如,至年,国内低档销量占比从85.2%大幅下降至68.4%,中档销量占比从12.1%提升至21.6%,高档销量占比从2.6%提升至10.1%。而且还对比了美国高档占比达到32.7%,中档占比达到44.0%,这都表明,我国中高档啤酒销量占比仍有显著提升空间。
而且增速方面,高档销量表现也不错:
-年,国内高档啤酒销量从万千升增长到万千升,CAGR为16.0%,远高于同期中档的6.4%及低档的-2.6%啤酒销量增速,计高档酒后续仍将能保持约10%增速。
下面的几张图,是关于中美啤酒产品消费结构的相关数据,大家可以去感受下。
据消费者调研数据也显示,消费者购买啤酒时最先考虑的因素是口感,占比达到了78%,价格则为其次、53%,品牌因素是42%,生产日期、酒精度、知名度等都在30-40%左右。所以说,在消费者心智中,口感是其产生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换言之,就是啤酒的新鲜度,而能够让消费者心智资源中具备新鲜度的最有代表性的纯生啤酒了。
这也是我为什么比较看好珠江啤酒的原因之一,因为根据珠江啤酒年财报显示,其高档酒纯生销量为48万吨,占当年总销量万吨的38%,15年纯生销量才仅为29万吨、占比为25%,5年过去了,珠江啤酒的纯生销量占比提升了13%,纯生销量增长了65%、纯生占比总销量也增长了50%。
另外,珠江啤酒的中档产品珠江0度销量占比也在提升,销量占比从17年的49%提升至19年的52%,而低档的老珠江、小麦啤酒则从17年的17.5%降低至19年的10%。
再给大家看一张纯生的图,即纯生的吨价进入年开始提速,未来消费升级下,有望继续保持3-5%的提价增速,应该也是大概率的事情了。
以上这些数据都在说明,珠江啤酒的战略在慢慢得以实现,或者说稳扎稳打的打法初步取得显著效果:
珠江啤酒聚焦纯生类销量、罐类销量等中高端产品,其占总销量的比例持续提升,例如推出珠江LIGHT、珠江纯生ml瓶装精品、ml瓶装纯生、珠江0度Pro等升级产品,基本都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同时,以珠江纯生为利润增长点,以珠江0度为规模拓展点,以雪堡、精酿、原浆等高端特色差异化产品为效益突破点,产品盈利能力也持续提升。还有今年推出的新珠江0度值得期待。
除了珠江啤酒的纯生,其实燕京啤酒在纯生啤酒卖点上做的也不错,例如“燕京鲜啤”,即“0氧化,真新鲜”理念。
喝过啤酒的朋友都知道,啤酒一旦与空气接触,二氧化碳跑掉后就会被氧气老化,泡沫就会消失,口感没那么好了。所以燕京啤酒也正是看到这个痛点,通过0氧化制作方式控制新鲜度,实现无氧的过程。
例如制作工艺方面,燕京啤酒的先是经过第一重发酵控制氧含量,第二重脱氧水除氧,第三重两次抽真空,进行无氧罐装,最终实现0氧化。为了提升新鲜度,还会通过阿尔法低温无氧冷除菌过滤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最终酿制出来的燕京鲜啤浓郁麦芽芳香扑鼻,清爽畅快的口感沁人心脾,新鲜鲜美的感觉回归自然,质量上乘,口感新鲜。
总之,在啤酒高端布局上,现在行业也正在上演一场新的并购大战,例如去年4月份华润雪花收购了喜力也正式开始揭开了大战的序幕。而华润雪花首先喜力啤酒,华润给出的逻辑是,“喜力历史久远,喜力啤酒有更好的血统、更好的高贵的身份、更好的品牌形象,也有更好的全球化的高端的市场......”
在我看来,华润之所以这么做,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当年华润为了抢占份额,进行了惨烈的资本并购和价格拼杀,收购了不少低端啤酒,所以现在低端啤酒份额占比过重,而俗话说船大掉头难,所以还是按往常打法,选择并购方式做大做强,即与喜力联姻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从喜力角度来看,这也是喜力希望能够在中国啤酒市场中能够跟百威一决雌雄,能分得一杯羹。
因为有个不争的事实,在高端啤酒市场,雪花啤酒和青岛啤酒长期都是跟随者,而百威中国则一家独秀,难怪华润雪花啤酒CEO侯孝海曾说:“未来三年到五年,华润雪花希望在高端市场达到比较接近百威的份额”。
还有,咱们再来说说这个百威。
百威英博的别后是巴西帮,这帮人可实力不可小觑,在年收购了博浪啤酒,年又拿下了南极洲啤酒,组成了美洲饮料公司,最终完成了对巴西市场掌控。
4年又将美洲饮料公司和比利时的英特布鲁,经过整合后形成了百威英博。从收购上看,似乎是英特布鲁将美洲饮料公司收购了,但才过了1年时间,比利时股权又全部退出了,最终还是由巴西帮重新掌权。
百威还是珠江啤酒的第二大股东,未来百威会不会直接拿下珠江啤酒呢?如果百威将珠江招入麾下,那青岛啤酒国际化的道理可就任重而道远了,老二的位置能不能保住到时就不好说了。
05A股四大啤酒企业
最后,我就简单介绍下几家国内啤酒企业。
先说青岛啤酒。
成立于年,有百年历史了,悠久历史,文化底蕴,这一点上,非华润啤酒和燕京啤酒等后起之秀能比的,年时英国和德国人合资开办,后来青岛政府接管了,目前是国企。曾经的的销量被燕京啤酒和华润啤酒赶超过,轮流做了老大。
青岛啤酒的销量在全国排第二,第一是雪花,消费城市是山东和华北两地,两个地方的销量占总销售量的78%。
青岛啤酒近年来也不断发力布局中高端,比如经典、奥古特、鸿运当头、纯生啤酒、全麦白啤、皮尔森、IPA等产品,年中报高端销售了97.1万吨、占据总销量的22%.
另外,至年,青岛啤酒的主品牌高端产品销量的年复合增速达7.4%,高于主品牌1.7%增速和总体2.7%增速。同期的高端销量占比也从15%提升至23%,在主品牌中的占比也由28%提升至46%,主品牌高端化进程显然在不断推进。
青岛啤酒,Q3实现收入87.43亿元,同期增长4.76%;归母扣非净利润10.6亿元,同期增长23.6%。另外,公司从今年7月24日开始全年共计提股权激励费用1.21亿元,单三季度计提约0.52亿元,还原后(考虑所得税)Q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0.94亿元,同期增长28%。这个业绩增速跟去年同期单三季度22.7%相比其实也算不错了。
可是,三季报披露后的次日,市场直接来了个跌停,这其中的原因也与市场对青岛啤酒的预期过高有关,加上三季度是又是啤酒销量旺季,而青岛今年三季度的归母净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明显低于二季度,这才让市场不高兴了。
未来青岛啤酒的收入端,仍然依赖于产品结构优化,即产品高端化战略落地;成本端则仍然继续关停整合,提高经营效率、淘汰落后产能、打开盈利空间,即年青岛啤酒表示计划未来3-5年关停整合10家左右亏损企业,今年因疫情影响,关厂节奏会放缓。当然,公司的股权激励也会释放经营活力。
重庆啤酒。
一谈到重庆啤酒,必然离不开其背后的大股东嘉士伯啤酒厂香港有限公司,持有重庆啤酒42.54%股份。嘉士伯作为全球第四大酿酒集团,旗下拥有诸如嘉士伯、海啤酒、乐堡啤酒等国际知名啤酒品牌。
也正是因为嘉士伯于年入主重庆啤酒后,开始玻璃疫苗业务,之后在嘉士伯指导下,开始向重庆啤酒输入具备管理经验的高管人员,进行改革,例如关闭低效工厂,且聚焦重庆、四川和湖南等几个核心区域优势,而非走全国扩张之路,这一点与华润和青岛走全国扩张路子显然是有区别的。经过3年改革后的重庆啤酒,在年开始迎来了一轮高速增长期。
最明显的就是,公司净利率由年的4.4%提升至年的20.3%,在资本市场上,股价也连连走出新高。股价自16年初的10元涨至如今的元之多,5年10倍,完全不输白酒的股价走势。
珠江啤酒。
珠江啤酒作为广州珠江集团旗下品牌,在珠三角区域也已经形成了很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例如,珠江啤酒在广东的啤酒份额达到了30%水平,仅次于百威,而且珠江遥遥领先于华润和青岛在广东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佛山的市占率,珠江也已经接近55%,在东莞接近45%。
在十几年前,啤酒业界内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得广东者得天下”,因为当时的广东汇聚了彼时国内所有集团的品牌,包括青岛啤酒、燕京啤酒、雪花啤酒。
可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燕京啤酒如今却几乎不在了,青岛和雪花也仍然攻不下广东市场,只能退居老三、老四,与老大和老二的距离还有点远。
所以说,想在广东立足,是多么的难。这其中久攻不破的也离不开百威与珠江啤酒的合作关系原因。
珠江啤酒自年上市至今,股价如今尚未创新高,与当前的股价10元不到,与当年的最高价15元相比,距离非常大。股价之所以徘徊不前,其实与公司上市初长期靠着政府补助,盈利才勉强过得去。
好在最近3年,政府补贴开始大幅减少,14-16年,政府补助分别为1.32亿、1.6亿、8.4亿,而17-19年则分别为0.85亿、0.9亿、0.72亿,政府补助占总利润比例也下降,说明公司自主业务盈利能力开始上来了。
这其中的原因,就是我上面谈到的,珠江啤酒进行了战略上的调整,即产品结构中不断提升高端产品的销售量占比。
如果从高端市场角度看,珠江啤酒应该算是发力最猛的了,因为如果按销量来划分,年珠江啤酒的纯生高档销量占总销量的38%,青岛啤酒则为23%,重庆啤酒仅为10%。
咱们再换个角度看,年珠江啤酒的高档啤酒销量占比为25%、青岛啤酒为20.5%、重庆啤酒为8.5%。
将15年与19年的两个数据对比,看出什么了么?没错,从提升幅度来看,珠江啤酒提升是最快的。也就是说,同样的时间,珠江高档酒占比却能快速提升了13个百分点,青岛啤酒则3个百分点不到,重庆啤酒甚至仅为1.5个百分点。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珠江啤酒在中高端市场的发力和聚焦度比同行更快、决心更大。
而且从研发投入来看,珠江啤酒年研发费用投入1.68亿元,同比增长17.34%,占营业收入比重3.96%,也已储备新产品近30种。
相较而言,青岛啤酒的研发费用才0万,重庆啤酒甚至没有投入研发费用。
所以,在推新品上,珠江具备一定的优势。
如果细心的朋友细看珠江啤酒和重庆啤酒的对比,你可能会发现,其实珠江啤酒现在的打法跟当年的重庆啤酒很相似,即珠江啤酒深耕广东广西等华南地区,进行稳扎稳打,同时还收缩战线,关闭低效率的啤酒厂。
对于珠江啤酒,未来值得期待。
燕京啤酒。
最后再看,燕京啤酒成立于年初,属于后起之秀,燕京曾经于年超过青岛,登上了老大的宝座位置。几经辗转,后来又被青岛超过夺回第一,也被华润、百威超过,最终滑落老四位置。
燕京目前的看点其实不是其主品牌燕京,而是收购的两家子公司广西漓泉品牌和赤峰两家子公司,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大部分都是这两家做贡献。而公司的主品牌就是个托大腿的货,未来能改革当然最好。例如,年燕京人均创收仅为38万元,远低于同行重庆啤酒的万元,珠江啤酒的90万元以及青岛啤酒的73万元。
可见其经营效率低下,这主要原因与北京主品牌的管理层不作为离不开。尤其是公司前段时间出事的董事长、赵晓东,据公司员工,赵老板在任时,很少来一线考察,大家都不太喜欢。
燕京内部公司治理是不是应该要醒醒了?
燕京未来的收入端,更多在于新品燕京U8等优化产品结构,培育大单品。利润端仍然看降本增效举措效果。
燕京可喜的是,三季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收入和净利润都获得了不错的增长,收入单三季度为43亿、同增10%,净利润2.1亿、同增67%,毛利率42.4%、同比提升了3个百分点之多。
另外很有意思的是,截至今年上半年财报,燕京啤酒旗下的广西漓泉和赤峰漓泉净利润合计为2.5亿,而主品牌则仅为0万元的净利润,相对应地,重庆啤酒、珠江啤酒的中报净利润均为2.46亿,但市值方面却相差较大,即重庆啤酒目前亿、珠江啤酒亿,燕京啤酒则仅为亿。也就是说,燕京啤酒的两家子公司就可以顶一个珠江啤酒了,半个重庆啤酒。而重庆啤酒估值之所以给的这么高,这也与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确定性比较高有关,因为在嘉士伯的加持下,其盈利能力出现下滑的可能性非常小。
所以,也很期待燕京啤酒的主品牌有点作为吧。副品牌经过18年销量止跌回升后,漓泉与赤峰公司率先恢复,为公司贡献了业绩,盈利能力也强。
总之,目前啤酒行业基本形成了五大巨头市场割据竞争局面,格局基本趋于稳定,未来中国啤酒业是否会发生百威吞掉南非啤酒巨头情况,最后形成双寡头垄断格局?现在也不好说,只能观望。
不过,目前行业有个共识,即通过关停亏损工厂、减税等被动降低成本方法提高盈利能力。同时也开始借助消费升级下,抢占高端市场份额,进行新一轮的高端品牌大战,因为目前啤酒行业的品牌仍尚处于初级阶段,消费者对啤酒的品牌意识还不是太强,需求慢慢进行市场教育。
但,有一点对整个行业是利好的便是以利润诉求进行提价。因为过去10多年进行的3轮提价,都是因成本上涨而被动提价,如今随着行业竞争趋于稳定,打价格战可能性已经很低了,所以,啤酒行业将会首次迎来以利润为诉求的提价。
那么,谁最先会发起提价呢?青岛和华润可能性更大。青岛、华润能够率先发起提价,原来是在不少省份市占率已经达到了60%,处于垄断甚至绝对垄断地位。第四轮提价应该在年底或者明年年初至年中进行,可能也是青岛或华润率先发起,因为青岛原本是今年提价的,但因疫情延迟了,这一轮提价跟以往3次不一样,这次是行业首次主动提价,有利润诉求。
珠江、重庆,可能也会跟随提价,因为珠江在广东的市占率虽然最高、达到了30%的市占率,但还是无法做到垄断,不敢轻易主动提价。
以后罐装化率占比提升是大趋势,现在才26%,对比欧美及国外的40%-60%,提升空间还是很大的。如果罐装化率提升了,那,运输成本问题就大大解决了,即原先的竞争格局也会发生变化,或者说,珠江也会拓展至广东以外的市场,所以,未来啤酒行业谁掌握了消费升级的品牌创建,即占领消费者心智,那成功概率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