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应急管理局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发了有限空间作业监管平台App,规范有限空间作业行为,实现源头管控、过程监管,坚决遏制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日前,记者专门实地体验了这一针对有限空间作业的独特监管模式。
1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须放第一位
1
作业前检查空气呼吸器
全流程全覆盖监管
为防止有限空间施工作业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顺义区应急管理局在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工作中定职责、出意见、强基础、建机制、抓体系建设、抓监督考核、抓责任落实,严格按照有限空间安全管理七项措施及有限空间作业双审双监双见面工作要求,有序推进有限空间安全管控体系建设,实现了有限空间安全管理新局面。
该局依据北京市制定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DB11/T-),将作业前审批、作业准备、作业现场、作业恢复全部纳入线上管理,并加入事件提醒功能,从而实现了有限空间作业全流程监督管理。
记者在位于顺义林河工业开发区的北京光明健能乳业有限公司看到,该公司正在对液氯收集池进行定期检查。按照作业流程,安检员首先填写了受限空间作业申请表,后交车间主任、安全部门负责人、公司分管领导逐一签批,最后拍照上传到平台,“企业和应急管理局通过网络实现了双审双监”。
在作业现场,顺义区应急管理局执法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会根据平台上申请和审批的有限空间作业情况及施工单位上传的图片,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择机到现场监督检查,确保安全生产。
据悉,该平台于年4月15日正式上线,实现了整个顺义区行业主管部门及属地全覆盖。截至5月13日,该平台共收集到家有限空间作业单位信息(其中发包单位家、作业单位家),名监护人员信息,完成作业项目线上申报个。
1
顺义区应急管理局执法人员在作业现场监督检查
1
持证上岗,是保证生产安全的第一关
1
在手机App上,作业流程一览无余
过程在线有图有真相
在北京光明健能乳业有限公司,记者看到,液氨收集池旁设有“有限空间作业现场信息公示牌”,上面有作业单位、注册地址、主要负责人等信息。2名工作人员分别打开收集池上的2把锁,之后是送风、检测。工作人员佩戴防毒面具、安全带,一切有序进行。安全部门的负责人现场监督,拍照并及时上传到平台。
在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一分公司节能科配电室内,5名工人正在电缆沟内进行检查维护作业,先是宣读“节能科配电室电缆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交底告知书”,之后互检所用设备、防护用品。记者看到,2米深、50米长的电缆沟内,有限空间作业人员按照“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流程开展作业。同时,监护人员在有限空间外全程监护,并将作业情况拍照上传至平台。
“线上监管已成为顺义区有限空间作业的规定动作,有图有真相,既可以保障安全生产,又提升了监管效率。”顺义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李妍说。
1
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
1
安全交底,作业前的必修课
1
液氨收集池属于危险区域,需要两把锁管理,两人同时开盖
形成氛围各方自觉执行
记者注意到,在2家企业的有限空间作业现场,有限空间作业监护人员均持有由北京市应急局颁发的“地下有限空间监护作业”特种作业操作证。据悉,为了全面推进有限空间安全管控体系建设,顺义区应急管理局要求在辖区内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监护人员须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才能上岗。
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一分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在包装车间、发酵车间、糖化车间等10个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车间建立了10支有限空间作业队,每队5人,队员必须经过理论知识考试、实际操作考核等,合格后方能上岗。
“采用网络审核+现场监管的办法后,顺义区有限空间作业形成了广泛的共识,施工作业的发包方、作业单位、施工人员都能自觉按照要求去做。该平台设有举报功能,接受社会监督。”李妍告诉记者,进入夏季,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增加,这套系统将会更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通过开展有限空间安全管控体系建设,顺义区真正建立了行业、属地联动,社会群众参与的监督机制,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有限空间安全管理氛围。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记者杜振杰曹博远责任编辑:刘冰
中国应急管理报新媒体中心编辑: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