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大家有没有被一个“啤酒盖”样子的文物所吸引?之前为了迎接嘉定博物馆成立六十周年,同时也是孔庙建立八百年,所以上海和嘉定两家博物馆联手举办了一次展览,在这次展览中,有众多令人惊叹的文物,当然也包括那个“啤酒盖”。
老实说,这东西如果不是当成文物放在展柜里,这明明就是两个已经生锈的啤酒瓶盖,所以很多人在看完这件展品之后,都发出了一个疑问,这是盗墓贼留下的吧?专家对此做出了官方回应,这个看上去和我们的啤酒瓶盖一模一样的东西,绝对是名副其实的文物,人家是明朝年间的银香盒,这两个“啤酒盖”其实是一对,一个大一个小,大的就是用来盖在上面的,而且人家身上还刻有一个“香”字,充分证明了自己的身份。
香盒就比较好理解了,就是古人用来携带香粉的小盒子,没想到,这东西的造型这么前卫,搞得我们都以为穿越了。当然,能够让人觉得穿越的文物可不止这一件,因为在这次展览中,竟然有跟这对“啤酒盖”配套的“啤酒瓶”,你说让人怎么淡定?不过这次的啤酒瓶倒不算冤枉,因为它在古代也确实是用来装酒的瓶子。
展览物品中出现了一个元朝时期的玻璃酒瓶,从外观上来看,就像我们说的那样,和我们现在的啤酒瓶基本上一样,只是看起来没有那么清澈透明,有些浑浊,毕竟是从地下出土的东西,要真洗干净了,不得让人真当现代啤酒瓶了呀!这个玻璃酒瓶在一些书籍当中被称为是“琳”。原本这个叫法是用来称呼美玉的,但是玻璃的出现,让大家觉得这东西也非常好看精致,所以也可以这么叫了。
至于这个玻璃瓶子是中国人自己做出来的,还是从西方传到中国的,存在很大的争议。当年马可波罗对中西方的交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玻璃制品大量从西方进入中国,对于这种透明材质,中国老百姓非常喜欢,所以元朝也专门设立了一个烧制玻璃器的地方,叫“瓘玉局”,所以这玻璃瓶子估计是中国的匠人制作,只不过最早是西方传来的而已。
从这两件文物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的智慧并不亚于现代人,他们当时就能够做出和现代类似的物件,所以研究历史还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