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年内蒙古重点项目
一、项目概述
1、建设规模
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亩,建筑面积.7平方米。项目主要建设啤酒车间,原辅材料库,冷库,锅炉房,污水池等附属设施建设。购置生产设备台(套),检验检测仪器设备63台(套)。
2、投资额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00万元,流动资金.00万元。
资金来源:企业自筹
3、项目建设任务及目标
大众啤酒日趋饱和的大背景下,中国啤酒市场呈现高端产品快速发展的趋势,随之精酿啤酒市场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好,精酿啤酒增长显著。本项目将采用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打造出一个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啤酒产业基地,进一步推动中国啤酒产业的快速发展。
本项目将建设多条现代化啤酒生产线,涵盖多个系列的啤酒产品,包括高端醇酿啤酒、精酿啤酒、果味啤酒等,项目建成后将年产70万吨啤酒。
4、项目技术方案
精酿啤酒制造流程主要包括粉碎麦芽、糖化、麦汁过滤、煮沸、回旋沉淀、麦汁冷却、发酵等工序,与其他类型的啤酒差异不大,最大区别是精酿啤酒多不进行过滤和杀菌处理,因此保质期也相对更短。具体流程见下图:
啤酒生产流程图
5、项目社会效益
该项目建成后能够生产各种规格瓶装、罐装,桶装等包装形式的啤酒,市场以内蒙古为中心,并辐射到黑龙江、辽宁、吉林等省区。项目达产后,年生产能力将排在自治区前列。通过一批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产品的生产,促进规模化生产经营,增强啤酒产品市场竞争力,发挥区域科技引领和示范作用。总之,项目完成后将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二、项目建设背景
从路边的大排档到“微醺主义”的精酿小酒馆,再到自家餐桌,啤酒无疑是出场率最高的单品之一。作为啤酒最大产销国,我国啤酒产业进入“量稳价升”的时期,啤酒价格稳步提升。在全国啤酒产量几乎连年递减的情况下,年开始实现了反弹性增长,年保持增长的良好势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年我国啤酒产量累计值达.5万吨,期末总额比上年累计增长0.3%。同时从全球个主要市场的啤酒消费情况来看,中国已成为最大的啤酒消费国,连续19年全球啤酒消费第一位,占亚太市场份额的64.4%,占全球的21.5%。
近年来,随着人们经济收入提升、消费人群年轻化,对啤酒的需求正在向高品质、个性化、多元化等方向转变,为啤酒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而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啤酒的接受度不断提高,啤酒消费场景也在不断拓宽,有望推动需求量进一步提升。受消费升级、需求旺盛等多重因素推动,啤酒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值得期待。
三、项目市场前景
精酿啤酒,指使用麦芽、啤酒花、酵母和水通过艾尔工艺酿造的啤酒,与工业啤酒相区分,一般不添加人工添加剂且风味更丰富。与工业啤酒相比,精酿啤酒发酵时间长、温度较高、味道丰富、度数更高、口感更好,精酿啤酒借助短视频、电商等新经济模式突破销售业绩,在年轻人中广受欢迎,年增长率远超传统啤酒产品,未来发展较为乐观。
-年我国精酿啤酒市场规模分别为.96万元、.63万元、.87万元、.92万元、.36万元、.80万元,-年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7.16%、26.95%、29.33%、31.65%,我国近五年精酿啤酒市场增速不断攀升。
随着精酿啤酒进一步渗透,精酿啤酒开始出现在低线城市的餐厅和家庭餐桌。在区域品牌和龙头企业旗下品牌推动下,精酿啤酒的餐饮渠道发展扩张。年以前,北上广深为精酿啤酒主要消费地区,而-年期间全国14个精酿啤酒扩产项目在建厂扩产,以中西部省份及三四线城市为主。
与此同时,重庆、武汉、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的啤酒节和相关活动也在增加,其中很多活动专门推广精酿啤酒文化。此前由啤酒协会组织的北京精酿啤酒节,吸引了超2万人的参与,因为人群数量超过预期,为了更好的体验,活动次日扩大了一万平米的草坪面积,供爱好者躺着喝。三天的活动,啤酒销售总量超过2.5万升。年的青岛啤酒节,精酿啤酒也强势加盟,为期10天的山东(青岛)RCEP首届精酿啤酒美食节,线上线下活动吸引百万人参与,精酿啤酒从小众逐渐向大众场景渗透。目前我国啤酒消费场景已初现多元化趋势,催生露营野餐(11%)、DIY调酒(6%)、户外BBQ(32%)、旅行度假(21%)、追逐潮流(22%)、宅家追剧(8%)等新消费场景。精酿啤酒已经有连锁型酒馆、自酿酒吧、餐酒吧、打酒站等现场售卖模式,也进入了新零售、电商,甚至线下零售渠道。未来随着消费升级,Z世代更加注重个性和情感诉求,精酿啤酒产品和消费场景也将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中国精酿啤酒市场渗透率由年的0.8%提升至年的2.8%,虽增速较快,但远低于美国的13.1%,未来发展空间仍大。预计到年,中国精酿啤酒的渗透率将提升至6.3%,对应的市场规模将达0亿元,年市场规模将达亿元,届时,精酿啤酒将迎来新的“爆发期”。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年5月1日新版)编制大纲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第三章项目需求分析与产出方案
第四章项目选址与要素保障
第五章建设方案
第六章项目运营方案
第七章环境保护
第八章节能分析
第九章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十章项目影响效果分析
第十一章项目风险管控方案
第十二章社会稳定性风险分析
第十三章研究结论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