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啤酒这几年一直在深化产品结构调整,形成了个性化产品以原浆白啤为代表,高档酒以纯生为代表,中档酒以鲜啤为代表,普通酒以清爽为代表的比较明晰的产品线。年,燕京白啤销量同比增长37.8%,这不仅使我们的产品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丰富,而且在品牌形象方面对燕京高端、个性、时尚的特性给予了极大的提升,促使燕京在啤酒市场新常态下的竞争格局中取得领先优势。”燕京啤酒董事长赵晓东如此表示。
进入年,沉寂已久的国内啤酒行业厚积薄发,动作连连。包括华润雪花、青岛、燕京等多家国内知名啤酒企业纷纷宣布将对旗下啤酒产品进行调价,这也成为啤酒企业近十年来的首次涨价。
业内人士认为,啤酒行业迎来普遍性涨价,除了供给侧的成本因素之外,各大啤酒厂商不约而同地加大力度推进中高端产品策略,消费升级带动需求端分化也是涨价原因之一。
日前,燕京啤酒发布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报告期内,燕京啤酒实现营业收入.95亿元,实现利润3.58亿元。年报显示,年,公司鲜啤、易拉罐、原浆白啤等产品推广顺利,产品价格体系进一步优化,其中燕京白啤销量同比增长37.8%。
啤酒业进入新成长期
据中投顾问研报预计,年我国啤酒行业利润总额将达到亿元,未来五年(-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6.61%,年利润总额将达亿元。
“啤酒行业复苏明显,迎来政策、消费、产业升级的多重红利,而从产业角度,中国啤酒行业从拼‘量’转向拼‘质,’进入中高端、高毛利的发展阶段。”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
业内人士大多数对年啤酒产业发展表示乐观。在啤酒品牌高端化与俄罗斯世界杯的双重刺激下,年中国啤酒市场或迎来“量价齐升”。中泰证券分析师范劲松在研报中写道:“行业新成长周期已开启,随着产品提价的逐步兑现、产品结构的走高以及竞争趋缓,利润率有望持续提升。”
据中国酒业协会统计,到年6月我国规模以上的啤酒生产厂商共有家;其中仅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嘉士伯前五大啤酒厂商就占据了73.7%以上的市场份额。
中高端产品占比加大
据机构预测,年国内中高端以上啤酒份额将达到30%以上(其中高端占比13.5%,中高端占比17.2%),国内啤酒行业正在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国内啤酒总的产销量在下滑,但从产品结构上分析,却呈现‘一降一升’,即低端啤酒下滑严重,高端啤酒增长迅猛。”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秘书长何勇指出。
据悉,面对日趋多元的啤酒消费市场,国内啤酒企业近年来不断推出个性化、多样化的中高端啤酒。“啤酒企业争相推出白啤是为满足消费者的品质需要,也是布局高端市场的一步棋。”何勇认为。
燕京啤酒近年来一直在深化产品结构调整,在市场竞争中积小胜为大胜,通过主动调整产品结构,迎合市场变化,对中高端产品进行扩能,进一步增大了燕京啤酒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其中,燕京原浆白啤就是燕京啤酒原浆系列产品的精品代表。年,燕京白啤销量同比增长37.8%。燕京原浆白啤酒传承德国“纯净酿造法”工艺,按照55:45比例精选进口澳大利亚大麦芽和小麦芽,经德国上面酵母发酵酿制而成。
燕京白啤与普通啤酒不同,富有浓郁的果香及类似丁香花的产特征香气,在外观上,酒体乳白,泡沫丰富而细腻,其香浓净爽的口感和云雾状的酒体,赋予了饮用者上等的味觉和视觉享受。
国内啤酒产品结构转型升级加快
面对行业回暖的环境,啤酒企业应该如何对待,才能站稳脚跟,抢得市场先机?
燕京啤酒在年报中指出,公司以“稳增长,调结构”积极应对国内啤酒行业发展和市场新形势的挑战,主动调整产品结构以迎合市场变化,注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不断加强和完善公司内部管理,贯彻和落实绿色生产理念,深入推进产品、品牌、市场三大结构调整,构建在线、线下融合的营销格局。
海通证券啤酒行业分析师认为,从年开始啤酒行业竞争战略已从低价抢份额转向升级提盈利,由于产品升级、直接提价、关厂减亏、竞争趋缓,燕京啤酒、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珠江啤酒盈利能力显着提升。
面对国内消费的不断升级,消费者对啤酒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呈现出不同的分层需求,未来啤酒行业的竞争仍会很激烈,这就需要啤酒生产企业积极应对行业发展形势,加速加快产品结构升级,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燕京啤酒董事长赵晓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燕京啤酒将细分市场需求,通过不断创新,不断推出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产品,做中国最好的啤酒,燕京啤酒将继续推动结构调整,为更多的消费者带来口感更出色的高端啤酒享受。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未来高端啤酒逐渐成为主流消费,高端化、产品差异化和个性化是大势所趋,中国啤酒市场结构将会产生深刻变化,以中高端为概念的啤酒结构将开始形成。
燕京啤酒最新公布的一季度报告显示,年1-3月份,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32.8亿元,同比增长3.35%,股东应占净利润.4万元,同比增长0.83%。
“从年开始,以燕京啤酒为代表的啤酒巨头都在中高端市场发力,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年优异的成绩单可见各个啤酒厂商做中高端产品的利润红利逐步显现。年预计高端啤酒的市场投放力度和竞争程度将继续加大,市场仍将呈现‘量缩价升’的格局。”朱丹蓬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