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作者:王吨吨
在疫情期间,越来越意识到未来餐饮就是三个方向:第一,新型化;第二,社区化;第三,供应链。
盛夏越来越近,最幸福的事儿莫过于来一大杯冰啤酒。
和酸甜的果汁、辛辣的白酒、汽儿足的碳酸饮料不同,啤酒顺滑软绵、独特鲜明的苦味刺激着味蕾,和朋友们开怀畅饮,是夏日夜晚的美好回忆。
国内啤酒产业体量巨大,同时,中国也是啤酒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伴随着消费升级和新一代消费者习惯的变化,本来已稳定多年的啤酒格局开始发生变化,朝着高品质、个性化发展。其中,精酿啤酒的走红也被看做行业升级的信号。
数据显示,年中国精酿啤酒的渗透率仅为2.2%,对比美国12.3%的渗透率,提升空间仍然很大。预测到年,精酿啤酒的市场规模将达到亿美元,占整体啤酒市场规模的11%。
6月10日的《上线啦!国潮》主要嘉宾为:
李奕霆前青岛啤酒创新事业部电商总经理
任吉通京东酒世界啤酒业务部总监
沈恺八品脱、酒花儿创始人
陆威纶大跃啤酒CEO
他们做客观潮新消费直播间,共同探讨“吨吨吨”的夏日啤酒话题。
以下为对话实录,有删减:
啤酒行业,精酿破局
观潮新消费:中国啤酒市场“T5”格局已成,最近几年市场还有哪些新变化?
李奕霆:我先说下啤酒产业蛋糕有多大。
我是入行,当时整个啤酒行业的产量是多万千升,之后就一直在增长。年,行业最高峰值达到万千升。但年后,整个啤酒行业开始持续下行。年回落到万千升基本相当于年的水平。
啤酒行业下行的原因有很多了,有宏观的环境因素,也有人口代际变化的因素,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如今,市场有六大比较显著的变化:
第一是多元化。因为整体啤酒蛋糕在缩小,行业里面的头部包括巨头,都在尝试多元化。如华润啤酒收购山东景芝酒业,近期也有白酒领域的布局;青岛啤酒年收购了雀巢中国水业务,开始布局水饮;百威则一直在布局低度酒等等,大家都在寻求更大、更广阔的市场。
第二是高端化。因为啤酒的消费需求其实是逐年增长的,T5也基本都推出了高端啤酒,比如青啤推出的元一瓶的“一世传奇”;雪花也有售价超千元的醴系列等,不断完善产品结构。
第三是精酿化。精酿不仅仅是精酿品牌厂商在推动,头部也在推。像白啤、青岛的白啤、世涛等等,都在朝精酿发展。
第四是新鲜化。原浆之于鲜啤就相当于牛奶行业的鲜奶,消费者喜欢新鲜的产品,我觉得未来在中国的市场上新鲜化程度会加速。
第五是数字化。随着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都在从传统渠道走向数字零售、数字营销等,包括产业端设备的智能化。
第六是场景化。区别于传统通过多级分销去接触消费者,有些企业通过开连锁酒馆的形式去和消费者进行直接的深度互动。
观潮新消费:谁在消费精酿啤酒?中外消费者对精酿啤酒的认知有何不同?
陆威纶:两部分来讲,一是分析中国和美国的啤酒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二是外国的消费者和中国的消费者,对啤酒的选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年的美国啤酒市场和10年前的中国很相似,几大工业啤酒占据了90%左右的市场。消费者大都会选择进口的啤酒,但后来大家开始倾向选择短保的鲜啤,进口的啤酒经过长时间的运输,没那么新鲜好喝。
工业啤酒大同小异,年后,美国开始出现少量的精酿啤酒品牌,新鲜又好喝,价格也不贵。年至年,是美国精酿啤酒快速发展的几年,工业啤酒才慢慢意识到要做精酿啤酒。
美国精酿啤酒发展的很快,甚至每个农村、每个路口都有自己的品牌,发展到现在美国有一万多个精酿啤酒品牌。反观中国,我认为目前精酿啤酒发展状况像年的美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大跃啤酒成立于年,从上海开到了北京的胡同里。最初的营业额很少,但看到精酿啤酒在被消费者慢慢认可。
中外消费者的共同点很多,年龄段以22到35岁为主。如果是在家里喝啤酒,主要以工业啤酒为主,外面餐厅吃饭是以精酿啤酒为主。此外,在年轻群体中,啤酒也变成了一个话题,年轻人喜欢更多元化、更个性的产品,比如在啤酒里加花椒、咖啡等。
口感上,中国消费者更喜欢苦味度低、酒精度数低的啤酒,也更喜欢白啤。还有个比较有意思的点是,大跃啤酒在北京四家店中,超过一半的客户都是女性,啤酒不止是男孩子喜欢,越来越多年轻人都喜欢。
此外,中国创新力强。本身精酿啤酒就是创新,边界不断被打破,国内的一些创新产品在国外也很受欢迎。还有一些中国独特的创新,比如加入安徽的菊花、山东的蜂蜜等。
观潮新消费:近年来连锁酒馆模式兴起,原因是什么?
沈恺:年我创业的时候,全国精酿酒吧只有五六百家,而现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