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很多人都是海量,尤其是在武侠作品中很多英雄豪杰酒量都非常大,比如乔峰他喝酒基本不用碗,因为碗太小喝不过瘾,他喝酒都是论坛。喝一坛酒照样健步如飞,也不会出现舌头打卷的情况,喝两三坛酒照样谈笑风生。
武松的酒量也不含糊,他在景阳冈打虎之前曾经在山下酒馆里足足喝了十八碗酒,而在去快活林打蒋门神的路上,他见一个酒馆就进去痛饮三碗,这一路上整整喝了三十二碗酒。那么武松等好汉喝的究竟是什么酒,跟我们今天喝的白酒或者啤酒有什么不同呢?
其实,了解中国白酒文化的人都知道,追溯酿酒的历史那得是夏朝,杜康就是酿酒的祖师爷,他也被称为酒神。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就是指的这位酒神。虽然我国酿酒的历史源远流长但是古时候的酒和我们今天喝的白酒是不一样的,武松是北宋时期,北宋时期的酒其实是米酒,而我们现在的白酒是蒸馏酒。
米酒和蒸馏酒最大的区别除了制作工艺不同当然就是度数喽!米酒的度数很低,由于没有蒸馏技术米酒无法酿造出高度数的白酒来。武松在景阳冈喝的米酒顶多十一二度度的样子,又甜又香跟饮料差不多,还具有解渴的功能。
这就是为什么杨志押运生辰纲到黄泥冈的时候大家伙要买酒解渴,因为那不是纯粹的白酒,基本上就是当水喝。为什么武松喝的酒发甜呢?酒味呈现为甜味是因为在发酵过程中,谷物原料充分糖化但未充分酒化所导致的结果,主要还是技术落后,制作工艺简单导致的。
北宋米酒的制作工艺不复杂可以说是很简单,很多小作坊和家庭就能自行酿酒,以米为原料,把米蒸熟放凉,拌上酒曲发酵,米饭就变成了酒糟,用酒筛过滤后,放在在坛子里密封起来过段时间打开坛子就变成酒了。
我们现在喝的白酒喝的是蒸馏酒,蒸馏技术起源于元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明确表明了中国蒸馏技术自元朝始创。
可惜武松早生了那么一二百年没能喝到真正的白酒。通过介绍我们得知武松喝的白酒度数在十一二度,相当于喝了十八瓶啤酒和一斤五十度白酒的量。考虑到武松身材魁梧能吃能喝,又是重体力劳动,他一人能喝一斤五十度白酒是可信的,即使放到现在也属于好酒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