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布局,需要拖动加入第一个模板。已经有内容的布局,选中布局里面的内
牧儿
画拖拉机的酒保,做啤酒的艺术青年
(上)
空白布局,需要拖动加入第一个模板。已经有内容的布局,选中布局里面的内
丁牧儿
自由绘画者,爱好酿酒。年生,上海人,出生于美术世家。年离开上海,来到碧山,现为狗窝酒吧老板。
在一本封面专题为“90后VS90后”的时尚杂志里,丁牧儿有一篇讲述自己经历的文章《在村里上大学》,作为一个90后野蛮生长的独特案例。这个出生于年,有着浓厚美术家学背景,但却仅仅拿到中专学历的上海年轻人,四年前因为母亲的缘故来到徽州古村碧山,从客栈小二做到了酒吧老板。如果说碧山确实是他的大学,那么今年七月即将在碧山工销社开幕的个展《向日葵下的拖拉机》,以及同期发布的碧山精酿啤酒,则恰好是他在这四年乡村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时呈现的毕业作品。
一
丁牧儿出生在一个绘画世家,爷爷对中国的三代玉器、秦汉石刻,近代的木版年画、剪纸以及非洲、爱斯基摩人的艺术等等兴趣浓厚,主张艺术要充满生命力,无疑,爷爷的喜好影响了幼年的牧儿。他六岁的时候正式开始学画,四岁时幼儿时期的涂鸦作品已经与家中的长辈一起展出。
牧儿说,自从有记忆以来家中就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画具,从小看着长辈们画画长大,仿佛不画画就不能算作家庭一员。爷爷是“家庭领航员”,家里人画画都会经过爷爷的指导,碰到问题也会一起讨论,这样的氛围给了他很大帮助。“在这样的家里画画,感觉永远有导航在手,不怕迷路,方向正确。”牧儿的言谈中充满对爷爷的尊敬和感激。
幼年时的涂鸦小作
小的时候牧儿并没有特别喜欢画画,但爷爷想了很多方式让他对绘画感兴趣。
“一开始让我画手,我说手简单啊,把爷爷的手往纸上一放,拿起笔沿着他手的轮廓描了起来,然后他手上就都是颜料,我就以此为乐,所以不停画啊画,画了很多,这是我第一次很开心地画画。”牧儿说。
“后来爷爷又叫我制作面具,用家里的废纸箱、废纸板,剪出各种‘*脸’让我来画五官,我用了各种材料夸张表现,为了让自己戴上更吓人。慢慢地开始自己剪、自己画,越画越大、越怪异。一个个*脸让我很有成就感,一下子就对画开始有了兴趣。很感动的是这些面具爷爷都一个一个帮我保存在家里。他说人每个时期都有不一样的作品,过了可能就再也没有了,所以我从小到大每个年龄段的作品他都保存着。”
童年时期的制作的各种“*脸”
就这样,牧儿从小的绘画并没有从画素描培养造型开始。“我们家都不受美院的学院派风格影响,而是坚持从兴趣出发,喜欢画画才是最重要的。但是现在很多人读美院是为了有一技之长,或是因为美术考分低,读个大学混混日子。”
“而且进了美院都会经过素描的洗礼,而爷爷认为这是抹杀造型能力的东西,每个人对某个物体、某个人脸都有不同的理解,表达手法也都不一样,为什么非要画的一模一样?这样画画还有什么乐趣?所以我们就自成一派,入不了大流,好像一个小作坊一样,按照原始的配方,做最原汁原味的东西。”牧儿说。
童年时期的乡村题材作品
这样的家庭教育也为牧儿之后独特的成长经历埋下了伏笔。初中时牧儿的成绩一直是中等,他渐渐发现读书并不是自己的专长,对美院正统化学院化的教育方式也心怀迷茫,所以决定转入中专,专读英语法语专业。毕业后他还没有想清楚去大学或者出国继续深造读什么专业,就开始寻找工作,想在社会中先体验一番。
从小学开始牧儿就是学校黑板报的主力,班主任觉得他会画画,就给他推荐了一个广告公司的画师岗位。凭借着自己多年的绘画功底,牧儿很快学习了之前从未接触过的沙画、光影画、水影画等即逝型表演艺术技巧。这份工作让牧儿走了全国很多地方,谈了各式各样的客户,接触了各种行业,他很感谢这家公司带给他的经历,牧儿说这就是他的大一生活,那年他十八岁。
童年时期的乡村题材作品
二
“乡村大学”的生活正式开始于年。年牧儿的母亲从上海来到徽州农村,在西递买下了一座有着近四百年历史的老宅,开始了乡村生活。从此每逢寒暑假,牧儿都会跟随母亲走进乡间田野,亲近大自然。
“当时我还小,无法理解,怎么会买这么个破烂房子啊,到处是猪粪臭,房子里的角角落落灰尘满满,还要跑到这种偏远的村子里。当时西递还没像现在开发得那么热闹繁华,是一个宁静古村。等他们改造好这个老房子后,我才感觉这个房子新生了,记得当时就在三楼的木地板上结结实实打了一个滚。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个房子,爱上了乡村。”
“夏天抓萤火虫,下河游泳,冬天和村里的孩子打雪仗,堆雪人,放鞭炮过新年不亦乐乎,可以说我的童年不仅有城市还有乡村。后来西递景区慢慢人多喧闹起来,家里又买了碧山的房子,碧山是个不在景区内的自然的村落,虽然没有西递那么多错错落落的古老房子,但是春耕夏种,没有游客,大山深处的脚下,溪水淙淙,就更有野趣了。”
童年时在西递鸳鸯谷游泳的牧儿
牧儿说自己长大后才发现当时的妈妈多么有魄力,能够放弃上海优越的生活环境来到皖南乡村,一开始在改造房子的时候,住在条件很差的农民家,过着无比艰苦的生活,并花大价钱来改造老房子,“现在很多人才刚刚认识到乡村的好碧山的好和老房子的珍贵,所以妈妈有我很佩服的远见和魄力。”
母亲是八十年代的校园诗人,曾经和她的少年诗友小伙伴们为了他们的理想,写下各种传奇故事,当年的诗友如今又聚集碧山,开始了另一段知识分子回归乡土的传奇。牧儿这个诗意十足的名字也是诗人母亲所起,她希望儿子的心灵像放牧人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在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古村落内的这条偏僻小巷里的家,是牧儿在乡村里的第一个家,这也是后来著名的猪栏酒吧乡村客栈西递店。而碧山古村的第二幢建筑就是猪栏酒吧的二吧,无声无息地匿藏在一个无论怎么看都像是被遗弃的院落里。这是一个真实而自然的村落,境内千亩桑田,自然风光优美,是仍然保留原始农耕文化的地方。
猪栏酒吧西递店修缮前后
牧儿在新修的老房子三楼打了一个滚
后来的猪栏酒吧老油厂店,俗称三吧,要从碧山村出来后再往深山里走。从远处眺望,被改造后的建筑群体,高低错落,自然散落于田间,不仅建筑材料大量利用旧木料旧砖旧瓦,家具陈设也都主张用一些不起眼的旧物来改造。
第三个客栈开始动工前,妈妈问牧儿有没有兴趣加入乡村建设事业。于是,乡村,田野,理想,未知,不确定,以及儿时的回忆,终于召唤来了“像放牧人一样自由”的牧儿。
猪栏三吧
十岁开始,牧儿几乎每年都要来黟县,乡村在他的脑海中一直都有印象。但十九岁带着乡村建设使命回到乡村所感受到的与少年时的碧山时光完全不同。“小时候就知道玩,现在多了一份责任。妈妈也希望我能接手店里的事情,所以近些年也在店里做‘小二’一步步学习。”
“但是总的来说碧山生活节奏是很慢的,我们开猪栏酒吧的本意也在于想把我们向往的生活带给大家。哪怕你只住几天,但也能感觉到很放松,暂时忘记城里的喧闹,忘却烦恼。”牧儿说自己算是与猪栏酒吧一同长大的,猪栏是他永远的精神归宿,是能远离喧嚣,在宁静小村里安心生活的地方。
牧儿年作品,猪栏三吧里的《晚餐》
早两年来碧山,客人们会疑惑这家叫做“猪栏酒吧”的民宿为何没有酒。“当初刚在西递开店的时候,有个小酒吧是在猪圈上改造的,所以叫猪栏酒吧。为了纪念这个地方,我们所有的店都沿用了这个名字,但随着时间推移,店慢慢转型,酒吧也不再存在。不过我想我们村应该有个小酒吧,一个乡村小酒馆,就像在国外的小镇里,本地人也会到当地的酒吧来一杯,总会有几个老面孔。”
于是,年,狗窝酒吧在猪栏二吧边上建起来了,牧儿也从民宿的“小二”成了酒吧老板,拥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灵*小店”。
“这家店是我灵*深处一直指引我去开的,并且整个狗窝酒吧的设计也是都是由我完成,施工的半年也天天和本地工匠们一起度过,里面的酒品也都是我给大家准备的,一点一滴都注入了我的思想和喜好,所以称之为灵*。”牧儿平时基本呆在碧山,晚上在酒吧当当酒保,和喜欢的客人聊聊天,有了想法之后就回到上海的工作室里画画。
牧儿与建设狗窝的当地师傅合影
狗窝酒吧内景
酒吧目前“旺季小赚,平时能平”,买房加改造投入的资金牧儿预计五六年后能收回。“这是碧山该有的配套设施,不亏我已经很开心了。”在绘画方面,牧儿也是这样随性乐观:“不用考虑市场,画自己想画的。”牧儿说现在这个状态很难得,很幸福,所以他很庆幸在碧山“读大学”的选择。
虽然他也很向往国外大学的教育方式,但仍旧选择留在碧山:“中间也自学过雅思,后来工作了一年知道了赚钱不易,就没想把家里钱都逼出来去留学。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老油厂正在收尾阶段,二店需要人手,我想就先放放,没想到一呆就呆了四年。”
未完待续
采写|里雅|供图|牧儿|排版|张小树
碧山
工销社
七月
15
日
7
月
向日葵下的拖拉机:丁牧儿个展
策展人:崔灿灿
开幕仪式16:00
7
月
29
日
碧山精酿之夜
陶艺工坊、竹编工坊即将推出
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