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启蒙阶段
中国近代的啤酒业是从西方传入的,年由俄国人在哈尔滨建立的啤酒厂,是中国最早的啤酒厂。年,英德商人合资在青岛建立了英德酿酒有限公司(青岛啤酒厂的前身)。年改由日本经营,年生产啤酒量吨,年由民国接手经营。解放之后改革开放之前,啤酒的产销都始终保持较低水平。
2、爆发阶段
年后十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啤酒工业每年以30%以上的高速度持续增长。到年我国大陆啤酒厂家发展到个,总产量达.4万吨,仅次于美国、德国,名列第三。年超越德国,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2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位。短短十年,我国啤酒厂家增长9倍,产量增长17.6倍,从而我国成了名符其实的啤酒大国。
3、并购整合阶段
从年开始,我国啤酒行业开始进入并购整合期,SAB米勒,AB,百威等国外龙头开始进入中国啤酒市场,大量收购地方酒厂。同时,国内龙头企业诸如华润,燕京,青岛也在扩大规模。
比如从年到1年,青岛啤酒就收购了36家地方酒厂。由于外国资本在饮料行业技术和管理上的绝对领先,民族饮料行业一度被逼入绝境。8年商务部的反垄断法,规定了外资进入民族啤酒企业的股权限制,这一*策一定程度上助力了如今啤酒行业五大寡头的竞争格局。
4、寡头竞争阶段
经历了整合之后,随着啤酒产量在年达到巅峰开始回落,形成了华润,青岛,百威,燕京,嘉士伯的五大寡头。市场占比以此为25%,20%,20%,10%,5%,截止年,合计占整个市场的80%左右。
二、啤酒的产销情况中国啤酒产销已经达到世界第一,并且远远甩开后面的对手。市场规模达到亿元,预估未来还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该市场空间来自于价格的提升而非量的增加。
从产量上看,年我国啤酒产量达到万千升后,开始下落趋势,年,我国啤酒产量达到万千升,同比年上升1%,年前十个月,产量万千升,同比下降7.5%。未来我国的啤酒产量应该会保持平稳,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时代。
从销量上看,由于啤酒自身保质期短的特点,我国啤酒产销率长期维持在%左右,因此销量的高点同样是年,和产量基本上一致变化。
从地区上看,我国啤酒生产以华东地区为主,占到30%,其次为华南华北,东北西北,各占10%,剩余的30%散落在剩余地区。
三、啤酒行业的特点1、消费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密切相关
发达国家的人均啤酒消费量和人均啤酒消费占收入比都远高于我国。我国在东西部,城市和农村也存在较大的消费差距。北京的啤酒人均销量已经达到升,而全国平均只有40升,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更是远低于全国平均消费水平。在人均花费上,我国人均啤酒消费占收入比仅有0.13%,远低于日韩的0.5%。
但消费较低地区的增长会随着经济发展而更加迅猛,以云南省会昆明市场为例,仅在年,增长就达到了%。因此,啤酒市场大体存在随经济发展而涨价的空间,低消费地区的销量也有向上的空间。
2、由于消费者对口感的要求,叠加啤酒保质期短的特点,辐射面积有限
根据调研,消费者对啤酒口感的要求远高于对价格的敏感,消费者对啤酒的品质要求是越来越高的。以纯生为例,相比高温杀菌的熟啤,纯生采用无菌技术,尽可能保留啤酒风味物质,但是技术较高,成本也较大,近年纯生类型啤酒在市场上的占比也不断提升。
口感需求决定了啤酒需要高新鲜度才能得到市场认可,因此啤酒以地产地销为主,地方酒厂通过直销或者二级经销的方式将生产的啤酒尽快送到终端消费场景,这一方面极大的抬高了运输成本,也让酒厂的辐射面积有了极大的限制。
3、啤酒是重资产,重技术,重环保,强规模效应的行业
由于啤酒生产设备的投入回收周期长,并且先进啤酒生产技术的引进和发展,一定程度上打压了落后的地方酒企。从6年出台的废物处理标准等一系列对水耗,排污的规定,也让一大批环保不达标的酒企关门倒闭。
因此,啤酒行业的扩张速度较快,对于新进企业的壁垒也很高。同时,由于规模效应的存在,根据珠江啤酒的招股说明书,单个啤酒厂年产10万升以上才能盈利,万升以上才具备显著竞争力。这都决定了啤酒行业仍会继续整合,寡头的份额会继续上升。
4、啤酒行业未来的展望
从今年中旬开始嘉士伯和重庆啤酒的合作整合宣告行业进入新一轮整合竞争,未来大型啤酒企业的规模会不断保持扩张。但由于啤酒产销已经基本见顶,未来的竞争整合会聚焦在产品竞争上。年轻人作为啤酒消费的主力,对多样化和口感的追求会让啤酒不断提价,高端产品和具有年轻特色的产品会获得很快的增长。
在这一点上,百威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科罗娜等一系列高端产品,超过元的吨价远超后一位嘉士伯(重啤)的元。民族啤酒品牌如果无法跟上高端多样的转型,未来的发展将会十分艰难。
非荐股,投资需谨慎哦~
END喜欢,别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