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冰箱,食悟发现上个月囤积的那箱啤酒只少了三瓶,自7月13日入伏以来,北京几乎每天都有雨,这要放在以往,冰箱里早就所剩无几了。
异常天气着实让啤酒企业“透心凉”。“会受到一些影响,但具体程度还不清楚。”食悟今天以投资者的身份给燕京啤酒董秘办打过电话去了,对方称,数据还没有过来,建议等8月中旬发布的半年报。
要知道,年整个行业就品尝了一次“冷夏”之苦:全行业产销量出现24年来首次负增长。对于今年的形势,啤酒圈看法不一。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认为,“天气不配合,啤酒业基本靠天吃饭,二、三季度决定销量的80%,冷夏有可能会让企业年的计划泡汤。”
食悟打了两三次电话,终于连线上了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兼啤酒分会秘书长何勇,他说,天气会对啤酒销量产生影响,但消费需求的转变才是主导因素。“消费者从喝饱到喝好,啤酒企业也开始从对份额的追求转向对‘质’的追求。”
?又见“冷夏”
7月13日,入伏。北京当日最高气温40度,但随后的一周,每天都有雨,最高气温已经降至19日的27度。根据未来一周天气预报,这种天气还要持续一周,以雷阵雨为主,气温维持在21度~29度之间。
北京市最近一周天气情况
北京市未来一周天气走势
北京市7月份气温走势
市民当然是很喜欢这样的凉爽天气,但却把啤酒企业给急坏了。目前,燕京啤酒在北京的市占率第一,且根据年财报,公司在华北地区的营收占比达41.72%。因此,北京和华北市场对燕京啤酒来说意义重大。
年,公司营收.04亿元,同比下降1.78%;啤酒销量为万吨,同比下降6.9%。对于业绩的表现,燕京啤酒在财报中提到了“经济增速放缓”和“不利天气”等负面影响。这种不利天气指的就是不分区域市场雨天数量增加带来的冷夏。
屋漏偏逢连夜雨,今年又见冷夏!除了北京,台风刚刚登陆过后的上海,入伏以来也没有太过炎热;西安当地人士反映,关中一带今年入夏较晚,炎热天数也有限。另据朱丹蓬介绍,5月份华南雨天数量超过20天,当地啤酒饮料行业早就叫苦连天了。
关于雪花啤酒和青岛啤酒目前市场表现如何,食悟发稿时仍未收到两家企业的官方回应。
雪花啤酒年营收.82亿港元,同比增长4.5%;净利润为7.61亿港元,同比下降19.3%。“年,整体市场受宏观经济放缓影响而销量低迷,在第三季度啤酒销售旺季,长江中下游区域出现凉夏,影响当地销量。”华润创业年报中称,与年同期的炎热天气相比,雪花啤酒业绩受到天气拖累。
虽然青岛啤酒年各项指标持续增长,但仍难以摆脱大环境的低迷,业绩增速也有所放缓。在财报中对行业形势分析中,青岛啤酒方面也提到了“气候异常”因素。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告诉食悟,啤酒行业基本靠天吃饭,形势好的时候看不出天气影响多大,市场低迷的时候则凸显出来。“正常情况下,企业会有相关部门对天气数据进行搜集,并对市场提前进行预判和评估。”但异常天气是不可控的,酒企也只能顺其自然,只能在日后(今年会在8、9、10月)拼命冲业绩。
啤酒消费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场景,“其中,室内以易拉罐等中高端产品为主,往年赶上世界杯、奥运会等运动年,室内销量会大增;室外以大排档、夜宵消费居多,中低端产品为主,很容易受到阴雨天气影响。”朱丹蓬说,如果不施展“财技”,年全行业实际产销量会下滑5%左右。
?喝酒的人去哪儿了
对于啤酒业产销量去年首现负增长的原因分析,何勇不赞同放大天气因素的影响,“会有,但不是主导因素”。
“冰岛也有啤酒厂,且国内人均啤酒消费量最大的城市是哈尔滨。”何勇反问食悟:中国啤酒行业24年以来首次负增长,难道年是这24年以来最冷的一年吗?
在他看来,天气因素影响都只是短期的,深层次原因还是消费需求的变化。“最近两年,产品结构调整已经提升到一定程度,而这背后是消费需求的改变。消费者从喝饱到喝好,啤酒企业也要从消费者需求出发,从追求市场份额到追求发展质量。”
目前,国内前五大啤酒集团(雪花啤酒、青岛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和嘉士伯)市场占有率已经接近80%,再想通过并购来提升市场份额,已经开始在标的选择上犯难了。
在今年4月底的啤酒业年度峰会上,到场嘉宾已经不再是企业一把手,而是以主管营销的副总为主。峰会主题为:赢在未来,开启后时代。
“警惕,但不过度担忧,维护品类健康形象,优化产品组合,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百威英博亚太区市场副总裁*伟认为,后时代,练好内功,保证量与质双轨并行最重要。
年燕京啤酒推出原浆白啤,让行业眼前一亮,时隔两年,今年6月青岛啤酒推出全麦白啤,也加入到白啤酒队列。日前,有消息称,雪花啤酒业在酝酿推出白啤产品。
食悟从电商网站上了解到,目前市面上白啤以中高端为主,价格大多在8~15元之间,各家酒企也明确这种产品是针对中高端市场的。
何勇说,目前中国啤酒产业利润在世界上都是极低的,“我们的利润税收比是1:4,而国外是4:1。”他认为,人工、营销和流通成本在不断增加,啤酒企业未来必须提高产品档次,让价格与价值对等,才能取得大发展,产品结构调整成为行业必修课。
那么,连续两年遭遇冷夏的国内啤酒业在年会有哪些变化?朱丹蓬认为下滑幅度不会只是去年0.96%那么小,除去压货以及财务技巧方面等因素,实际产销量有可能会下滑5%以上。
何勇则一如既往的乐观,他说,年撇开变量因素,就产业本身和格局状况来看,国内啤酒业不可能有大涨或大跌。“这么大的体量,加上充分竞争市场的自身调节,涨跌幅度都是很微小的。”
----捍卫食品安全,促进行业发展----
这里是食悟,感谢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