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篇原创
前言学习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知其然:
买啤酒的时候,面对品牌琳目、口味繁多的货架,不知道该选择哪款啤酒合适,所以直接找朋友求助,朋友说哪个好,就直接买哪一款。如果觉得不错,以后就继续买这一款。
第二重、知其所以然:
单单知道哪款酒不错,持续性购买,有个问题解决不了,那就是一旦想换个品牌、换个口味,又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还得去问朋友。所以,达到第二重学习意识的人,不仅会问朋友哪一款味道不错,更会多问一些关于如何分辨啤酒好坏、优劣的标准,形成一个分析结构,用来自主评判新的啤酒优劣。
从这两重学习境界的比较不难看出,第一种哪怕学到手的知识再多,也只能单一的处理问题,一旦遇到陌生的问题,又束手无策了,而最少得达到第二重,才能够举一反三的应付新问题。
那么,第三重是什么?
是主动总结和归纳第二重结构的意识!
很多人看似达到了第二重学习境界,实则也是他人指导下的结果,是别人告诉自己,你需要从啤酒花、从酵母、从啥啥啥角度综合去判断一款啤酒的优劣。
倘若无人教授,他并没有意识自主总结和归纳这样的分析判断结构,所以,这种主动的意识、归纳和总结的能力,算是第三重的境界。
这三重境界,分别能够应付的问题范畴差异很大:第一重,基本换瓶啤酒就搞不定了,所以它的应用天花板最低,属于我们常说的死知识;第二重,看似能够在啤酒领域游刃有余,算是业内高手,但是一旦跳出啤酒领域,所学知识基本就没啥用了,所以它的天花板也很明显,但应付某个领域的考试足够了;而第三重,是属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境界,无论是换了任何一个领域,当其他人还迷迷糊糊地只会听从他人的具体建议,死记硬背地硬套问题时,他已经能够有的放矢的迅速搜集和整体知识架构。具体第三重学习境界的人,会表现出相当迅捷的成长能力,以及跨学科的学习能力!学数学与此几乎等同,80%以上的孩子,基本留在第一重就上不去了,每逢大考就得刷题,反复记住各种题型;能够上到第二重的人,已经可以算是学霸了,差不多能够有10%左右;而达到第三重的,据我所见,基本都是顶尖学霸水平,差不多3%-5%,甚至更少。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意识到原来学习还有第二和第三重境界,这里举的例子是买啤酒,如果换到选辅导班、选学校、选房子、选对象,看看一般人是怎么分析问题的,就不难看出,学习境界的确有相当大的差异......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