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国盛证券的《本周专题:简析中国高端啤酒发展之路》的第一部分。
1、啤酒高端化迈入新阶段
1.1发展复盘:外资领跑,本土龙头觉醒
我国高端啤酒萌芽于s,本土企业处于跑马圈地价格战阶段,外资啤酒抢先布局。年代外资啤酒企业开始在中国进行布局,这一阶段国内高端啤酒市场几乎为零,外资啤酒多通过合资、收购方式迎合本土市场,获得产能、渠道网络以及品牌资源。年安海斯-布希收购原中德武汉长江啤酒,年与青岛啤酒达成战略合作,年收购了哈尔滨啤酒。与此同时英博也收购了南京金陵啤酒、亚力啤酒、浙江KK啤酒、珠江啤酒部分股权、福建雪津啤酒等,在我国东南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高端啤酒需求萌芽并快速增长,百威抢占先机。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突破万元,年突破2万元,高端啤酒风起,进口啤酒销量快速增长。年进口啤酒量为2.8万吨,至年达到53.8万吨,-年进口啤酒销量增长CAGR为52%。年百威啤酒在中国一线市场(沿海大城市)和二线市场(省会级大中型城市)已经完成了从市场策略、销售商网络的布局,在高档啤酒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达到45%-50%。同年百威开始发力下沉中国县级市场,安海斯-布希公司大中华地区销售副总裁李崇伯表示,“百威啤酒目前已经覆盖中国个城市,未来五年将扩大一倍。”
国内啤酒企业跑马圈地争夺基地市场,发力高端市场较晚。国内啤酒企业在第三、第四阶段仍处于跑马圈地、价格战抢夺根据地市场的销量比拼中,无暇重点培育高端产品。华润啤酒于年确立聚焦“雪花”单一品牌战略,占领主流消费价格带及以上的位臵,-年雪花品牌销量增长CAGR达到46%,年雪花单品牌销量万吨,成为全球销量第一品牌。年雪花在高档细分市场推出“雪花纯生”,年销量达到26.7万吨,同年推出第一支超高档啤酒“脸谱”。青啤年启动产品多元化战略,推出超高端产品“奥古特”;年推出“鸿运当头”等高端系列。
-15年我国啤酒消费结构出现供需错配,高档且多元化进口啤酒销量快速增长。年前后我国-90年代婴儿潮时期出生人口达到饮酒年龄,生长在经济快速繁荣时期的他们消费需求较父母辈更为多元化,对进口高端啤酒需求增加。-年进口啤酒量增长CAGR达到70.2%,年我国进口啤酒均价达到美元/吨(约为元/吨)。
年后国际品牌逐步国产化,叠加本土品牌重视高端化,年进口啤酒量下滑。百威英博年开始在中国启动高速扩张战略,由于收购啤酒厂估值较高,百威英博放慢收购脚步,转而在国内河南、广西、四川、广东等诸多省市投资建立啤酒厂。新建工厂供应链及工艺水平高,逐步取代部分进口,且未来会以国产化主导。年我国进口啤酒量达到82万吨高位,随着海外品牌国产化以及本土品牌在高端市场发力,进口啤酒量或逐步下降。年我国进口啤酒量为73.3万吨,同比下降11%,进口量最大的3个来源地是德国、墨西哥、韩国,其中墨西哥进口啤酒主要是超高档品牌“科罗娜”,韩国进口啤酒主要是“蓝妹”,而德国进口啤酒有很多国内贸易商在德国寻找代工厂生产的“假洋牌”,因而进口单价相对较低。
产品结构持续升级,中高档啤酒逐步取代主流啤酒。年后我国啤酒消费进入存量期,产品结构升级是主要趋势,中档及高档啤酒销量份额逐步提升。-19年低档啤酒销量复合增速为-5.3%,中档啤酒销量CAGR为5.4%,高档啤酒销量保持双位数增长,CAGR为13%。-年低档啤酒销量份额从89.1%下降至68.4%,高档啤酒销量份额自1.9%提升至11.1%。
美国成熟市场啤酒销量结构以中档为主,高端啤酒占比逐步提升。美国啤酒行业成熟阶段以中档啤酒为主流价格带,消费量占比45%;低档、高档啤酒销量占比分别为24%、31%。-19年低档、中档啤酒销量平均每年个位数小幅下滑,高档啤酒消费量保持5%左右增幅,高档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参考美国经验,预计我国啤酒行业未来一段时间以低档向中档升级为主流趋势,同时高档啤酒市场份额快速提升。
国内啤酒行业未来10年享受高端化红利,处于利润加速释放阶段。由于啤酒消费进入存量阶段、区域市场竞争格局已经基本稳固,国内头部啤酒企业更加注重通过产品结构升级提升利润,奋起直追,加速抢占高端啤酒市场。以龙头华润啤酒为例,自年实施“3+3+3”大战略,计划通过3个三年规划将雪花啤酒的规模优势转变为质量优势。通过-19年的产能优化、品牌重塑、组织结构优化,华润啤酒实现了去包袱、强基础、蓄能量的转变,为下一个3年“决战高端、质量发展”做好准备。
年是华润啤酒决战高端的元年,龙头的战略变化意味着啤酒行业的发展趋势进入高端化的比拼阶段。华润啤酒计划到年实现“高端制胜,卓越发展”,在高端啤酒市场超越竞争对手成为全面龙头。龙头发起向高端啤酒市场的进攻,行业内其他头部企业也必须加速前进,否则将会掉队失去高端啤酒市场竞争资格。因而我们预计这一阶段啤酒行业整体产品结构及吨酒价将会加速提升,享受高端化红利。根据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预计啤酒行业至十四五末实现产量万吨,平均年增长2.2%;销售收入2亿元,平均年增长7%;实现利润亿元,平均年增长14.9%,利润增速明显高于十三五期间。
从财务角度来看,从主流向中端、高端的升级过程,经营杠杆推动利润增速高于收入增速。啤酒行业由于固定成本(包材成本、重资产折旧摊销)、渠道费用相对较高,高端啤酒与低端啤酒在成本端差距不大,因而高端化过程中利润弹性较高。根据百威英博测算,一吨高档及超高档啤酒的毛利率是主流啤酒的5-9倍。年青岛啤酒主品牌吨毛利达到元/吨,而其他品牌(主流及低档)吨毛利为元/吨,且较前两年下滑明显。华润啤酒主流价格带啤酒销量占比较高,产品结构升级过程中利润增长加快。华润啤酒年主流啤酒销量占比为65%,中档及以上销量占比为35%;公司产品结构升级,年中档及以上销量占比提升至46%。由于主流及低档啤酒本身吨毛利较低,叠加市场及渠道费用投放,吨利润微薄,年还原后吨酒EBIT为元/吨,-19年是公司第一个3年计划实施期,剔除产能优化和组织重塑费用后年还原后吨酒EBIT为元/吨。-19年吨酒价格增长CAGR为5.8%,但还原后吨酒EBIT增长CAGR为22.9%。
对标海外啤酒龙头,百威亚太-18年吨酒价格自.5美元/吨提升至.3美元/吨,增长CAGR为11%,领先于国内啤酒企业吨酒价增幅。受益于产品结构高端化,以及费用投放、效率提升,百威亚太正常化EBITDA利润率自16.5%提升至36.4%,盈利能力改善明显。
1.2竞争格局:一超多强,华润、青啤加速追赶
我国高端啤酒市场容量持续增长,目前形成一超多强格局。根据百威亚太招股书数据,年我国高端啤酒市场(终端零售价10元及以上)容量约为万吨,预计到年高端啤酒市场扩容至万吨,CAGR为4.9%。国际品牌在高端啤酒市场占优,年百威英博在高端啤酒市场市占率达到46.6%,青啤、华润市占率分别为14.4%、11%,嘉士伯占比4.6%,喜力品牌占比1.7%。
百威高端啤酒销量占比领先,华润、青啤加速追赶。高端啤酒市场中百威英博的核心产品是大单品百威啤酒,经过国内多年发展规模接近万吨,超高端啤酒有科罗娜、福佳白等差异化品牌,年百威亚太高端及以上啤酒销量占比约为37%。嘉士伯中国在国内高端啤酒市场以嘉士伯、为主,公司产品结构中档啤酒占比较高。华润啤酒在高端啤酒市场以“本土品牌+国际品牌”双轮驱动,雪花纯生是高端啤酒销量主力,国际品牌喜力销售规模为20-30万吨。华润啤酒不断丰富本土、国际品牌组合,并计划在年末高端啤酒销量接近主要竞争对手,年超越竞争对手。青岛啤酒单品牌模式运作,青岛纯生也是高端啤酒销量主力,近年来鸿运当头、白啤等产品销量规模扩大。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