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争雄的下半场,青岛啤酒还有机会重夺国内老大吗?
一、未来竞争重点:产品高端化升级
近10年来,啤酒高端细分市场占比从10%到30%,中端啤酒占比基本稳在近30%,而低端产品占比从60%以上下滑到35%,啤酒的高端化趋势日益增加。(不同机构统计口径不同数据会有差异,但趋势不变)
目前国内高端啤酒CR3超过80%,分别是占比46%的百威英博、占比20%的青岛啤酒和15%的华润(+喜力)。
因此,百威的高端市场经验,是青岛啤酒和华润啤酒的重要参考与竞争依据。
我们进一步从产品矩阵来分析:
1、百威啤酒
以百威系列为高端大单品,销量超过吨,占比29%。
其中,还包括超高端产品科罗娜、时代、福佳,整体销量约20吨。
百威的“多品牌矩阵+大单品策略”的运营框架最为成熟。主要得益两点:
(1)资源聚焦,针对性推广(超)高端产品
百威通过专门设立高端公司运营推广高端品牌,让高端大单品拉动整体业绩增长,目前超高端大单品主要由科罗娜贡献。
(2)品牌升级不断细化
百威通过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包装迎合升级趋势,深入精准把握升级需求。
2、青岛啤酒
以IPA、奥古特、鸿运当头、纯生、经典为中高端产品,销量吨,占比20%。
(1)高端市场聚焦“纯生”大单品
青岛的6.7元/ml的纯生系列对标百威7.5元/ml的经典系列,以抢夺市场。
(2)孵化IPA等小众超高端品牌
IPA属于精酿啤酒,青岛拥有啤酒行业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为超高端产品研发提供技术支持。
3、华润啤酒
与全球第二的巨头喜力合作,形成“4+4”高端产品矩阵,预计销量近万吨,占比近10%。
(1)雪花:SuperX大单品引领,布局高端市场
雪花这边的四大高端品牌中,主要以7元/ml的SuperX对标百威7.5元/ml的经典系列。
(2)喜力:品牌与产品力不亚于百威,对标超高端市场
华润目前与国际巨头喜力联袂合作(华润啤酒目前是华润持股60%+喜力持股40%。
目前喜力四大高端品牌,对标百威的超高端产品,喜力系列的定价略高于百威经典系列。品质方面,喜力的麦芽浓度和酒精浓度也比百威更浓。
二、品牌对比
根据上述各龙头的产品矩阵,我们简单对比一下品牌力:
1、百威啤酒
百威作为全球老大和国内高端市场占据半壁江山的龙头,品牌力毋庸置疑最成熟。
2、青岛啤酒
根据年报,目前青岛啤酒聚焦“1+1”品牌组合,其中主品牌“青岛啤酒”以0亿的品牌价值保持国内啤酒行业第一(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副品牌“崂山啤酒”也有亿。不过,青岛啤酒的高端、超高端产品矩阵还有需要完善的空间。
3、华润啤酒
华润的品牌思路也很清晰,比如08年就将品牌统一成雪花系列,聚焦雪花大单品,15年剥离非啤酒业务聚焦主业后布局中高端,19年与喜力合作形成中国品牌+国际品牌的组合优势。
虽然喜力作为国际巨头,品牌影响力不弱,但是从品牌占领心智的角度,中低端印象的华润,在高端市场上的布局进度,暂时落后于中高端印象的青岛啤酒,未来看整合程度。
三、未来增长点:“罐装”和“精酿啤酒”是两个升级方向
1、罐化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毛利
从啤酒生产成本构成来看,占最大比重的并不是麦芽、啤酒花等酿酒原材料,而是包装(占比50%)。相比之下,罐装成本最低,而且比玻璃瓶便捷性更好。因为从成本和便携性来看,铝罐成本0.5元/个,低于玻璃瓶成本0.8元/个,宝特瓶虽然也便宜,但由于酒精与塑料互溶对身体有害,所以不能作啤酒包装材料。
相比日本90%、欧美70%、全球平均50%的罐化率,国内26%的罐化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据测算,罐化率提升到50%可以使啤酒吨成本下降5%。
2、品质升级:从工业啤酒到精酿啤酒
其实从名字也可以看出来,精酿啤酒的酿造工艺比工业啤酒更高级,但是结合现实经济发展状况,对保鲜要求更高的精酿啤酒,商业模式肯定不如标准化的工业啤酒有优势。这就好比乳制品行业,标准化的常温奶能够做大规模遍布全国,但是营养和质量更好的低温奶,却受限于冷链发达程度,运输半径有限。
但是,未来随着消费升级,人们对商品的需求会更多元,要求也会更高,口味和新鲜度就是重要评判标准。
对比美国13%的精酿啤酒销量占比,国内仅2.4%,仍处于快速成长期。百威的鹅岛、青岛的IPA等超高端产品,都是对精酿啤酒的布局。
四、入场时机
关于青岛啤酒,根据一致性预测,年业绩26.82亿,结合当前亿总市值,对应年预测PE为44.3倍。我们以年啤酒行业开启高端化升级趋势为界,年来估值中枢为41.7倍,并未低估,如果打个8折会更有性价比。
小结:
先说下啤酒赛道的优点,啤酒是典型的“快消品”,而快消品有口红效应的属性,因此快消品龙头拥有穿越牛熊、成长为长牛股的潜在基因。
但快消品也有一个缺点,就是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比如啤酒的成本一半是来自包装材料,原材料占比却没那么大。再就是高低档产品成本相差也不大,比如重庆啤酒高中低端产品相邻档次的吨价差异超过40%,但其实吨价成本相差不到10%。
除此之外,啤酒的保质期也比较短,积累不了价值,不太适合收藏。比如工业啤酒是一两年,精酿啤酒几十天。与之类似的还有茶叶(保质期一年左右),还有日本最高端的清酒(保质期一年)。因此,茶叶也好,日本酒也好,都出不了像茅台那样的龙头。
所以,啤酒的赛道基因虽然有它的禀赋,但利润弹性远不如白酒,产品定价权也不如白酒。所以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啤酒龙头是个好标的,但肯定不如白酒龙头。
就像巴菲特说的,虽然宝洁是个很优秀的公司,但如果只能选一家来投资的话,可口可乐更好。
既然产品是同质化的,也就意味着产品质量和性能不是重点,而是渠道。目前的国内啤酒市场来看,还是华润暂时拥有渠道上的领先优势,因此华润最有“冠*相”,但青岛啤酒和百威亚太仍有机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