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逻辑
华润啤酒多年稳中求进,行业龙头地位稳固。华润啤酒销量已连续14年保持行业第一,年华润收购喜力中国,向高端市场进*。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亿元,同增4.2%;归母净利润13.1亿元,同增34.3%。公司关闭低效厂以优化产能,裁撤冗员改善组织结构,逐步实现高质量的成长。
品牌、产品、渠道准备就绪,高端市场华润有望后来居上。对比青啤和百威,华润布局高端啤酒的时间短,8元及以上产品销量占比仅约7%,高端啤酒市场的份额仅约12%。但当前华润携手喜力加速实现品牌、产品、渠道的高端化,规划3-5年内高端产品销量追平百威,预计高端市场份额累计提升20pcts以上,高端产品销量复合增速约15%-25%,高端化进程有望超预期。1)品牌:喜力是全球第二大的啤酒厂商,其进入中国的时间较早、市场基础好。近年来啤酒行业存量竞争,国内外酒企通过并购扩张迅速崛起,喜力中国整体业务萎缩。华润联姻喜力,有望借助其优质的品牌形象开拓高端消费市场,进而带动整体吨价、毛利率、营业利润率的上行。此外,华润在疫情期间逆势投放广告费用赞助热门综艺提升品牌影响力(20H1销售费率同增1.4pcts),高端化决心彰显。2)产品:华润联手喜力打造国内和国际4+4产品矩阵(四大金刚+四大天王),目前雪花4大单品已依次推出,正在全国化铺市;喜力20年5月推出喜力星银,市场反馈良好,15元以上产品尚在筹备上市。20H1华润8元及以上产品销量逆势增长2.9%,其中喜力、勇闯天涯SuperX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3)渠道:华润自身渠道基础良好,分销网络广泛且深化,但由于历史原因,其在AB类餐饮、夜店等渠道的布局一直相对薄弱。年公司设立渠道管理部进行调整,对新招募的中高端渠道经销商设立门槛,当前调整已基本完成。此外,公司今年买店时间提前,预计买店费用投入力度加大,高端产品有望在年实现放量,规划3-5年内全国买店占比提升25pcts以上。
基地市场稳扎稳打,积极开拓中西部弱势市场。华润已形成四川、贵州、安徽、辽宁4个绝对强势市场(市占率超60%),在江苏、广东等地市占率过半,在青海、甘肃、山西、黑龙江、吉林、浙江等地拥有一定的话语权。而喜力强势市场主要在福建,对雪花形成良好补充。华润弱势市场年已实现盈亏平衡,未来将发力高端产品增厚业绩。
投资建议
预计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5%/12.1%/9.1%,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64.7%/42.7%/33.6%,EPS分别为0.67/0.95/1.27元。给予公司年45倍PE,目标价为65.05港币,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报告全文
一、华润啤酒:多年稳步增长,铸就行业霸主
华润啤酒多年稳中求进,行业龙头地位稳固。华润啤酒有限公司是华润集团旗下的港股啤酒上市公司,前身为华润创业有限公司,于年成功进行业务重组,专注发展啤酒业务。年,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成立,宣布进*中国啤酒市场。年起,华润啤酒市占率升至第一,并稳步提升市场份额。年,“雪花Snow”成为全球销量第一的啤酒品牌。年,公司与全球第二大啤酒生产商喜力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安排,签订股份购买协议。目前,华润销量已连续14年保持行业第一,市占率超25%。
年以来战略调整,成长质量更高。年至今啤酒需求量见顶,公司全面调整战略方向,不以销量增长为目标,致力于实现更高质量的成长。年,公司实现啤酒销量万千升,同增1.3%;营业收入.9亿元,同比增长4.2%;归母净利润13.12亿元,同比增长34.3%,啤酒吨价和净利率持续提升。
产能、人员优化,关厂增效红利释放。面对低效产能过多的问题,公司坚决实行关厂计划,-年厂房数量累计下降24家,未来仍在规划每年平均关闭3家工厂。此外,公司重新梳理组织架构,精简了部门和人员,-华润啤酒累计减少员工约2.9万人,人均啤酒销量明显提升。同时,公司还启动了员工的专业职业发展通道,并酝酿薪酬制度的改革,以激发企业活力和员工积极性。
收购喜力七家公司,决胜高端势在必行。华润啤酒年9月发布公告与喜力啤酒达成战略合作,将以.5亿港币对价向喜力配售新股,占扩股后总股本的40%,喜力则向华润啤酒转让中国(包含港澳地区)的现有业务,并将喜力在中国的独家商标使用权授予华润。年4月,华润啤酒完成对喜力中国的资产收购,同年5月,喜力正式并表。尽管喜力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低,但其零售价是雪花的3倍,华润与雪花形成互补的高端产品线。年,喜力贡献营业额11.4亿元,净利润1.45亿元。华润中高档啤酒销量(雪花+喜力6元及以上产品)同增8.8%,啤酒整体吨价同增2.8%,华润携手喜力有望决胜高端化。
二、啤酒行业:行业仍处在调整期,边际利润提升趋势不改
2.1行业发展历史复盘
啤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酒精饮料,于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至今经历了一百余年的发展。啤酒行业从年起进入高速发展,以后可大致划分为4个阶段:产能扩张期、并购重组期、第二轮并购重组期、稳定期。
-年为产能扩张期。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各种优惠*策的实施,啤酒行业开始高速发展。啤酒厂家数量持续上升,供给持续增加,啤酒产量从年的69万吨上升至年的万吨,复合增速高达24%,市场迅速扩容。集约化、规模化是啤酒行业发展的首要目标。
-年为并购重组期。年前后,国内啤酒厂商不仅专注于提升产量,还致力于扩张区域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年,青岛啤酒收购汉斯、佳酿等36家啤酒厂,年华润啤酒兼并多家厂商。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啤酒市场,行业集中度显著上升。年,已基本形成青啤、华润、燕京、嘉士伯、百威割据的局面,青啤重回行业榜首。
-年为第二轮并购重组期。啤酒行业第二轮整合热潮在-这三年达到高峰,啤酒企业并购案例高达20例。期间,华润啤酒产量首先突破千万吨。行业CR5格局确立,全国性整合基本完成。年,啤酒产量高点,行业拐点显现。
年以后,啤酒行业发展进入稳定期。啤酒行业全国产量在到达年的高点之后,产销量持续走低,利润率持续下滑,啤酒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日益显现,未来销量增长的空间较为有限,行业面临转型升级。龙头酒企纷纷向中高端产品市场进*,各大厂商从产销量的竞争转为高端化的竞争,啤酒行业进入优化产能、提高利润与生产效率的新阶段。
2.2头部企业优势明显,部分区域寡头割据
部分区域寡头割据,龙头基地市场稳固。由于啤酒售价低,运输费用高,基地市场更具有成本优势,寡头企业各有其优势区域。具体来看,华润、青岛、百威已成为全国性品牌,华润啤酒在各个省份影响力都较强,四川、辽宁、安徽、贵州等基地市场的占有率在60%以上;青岛啤酒在山东、陕西等区域优势明显;百威在华南地区市场份额领先。而大多数啤酒品牌区域化属性明显,燕京啤酒在北京、广西的市场占有率超75%,而其他地区市场占有率较低;重庆啤酒(嘉士伯)以西部地区为主要市场,珠江啤酒的市场聚焦在广东。
疫情之下,全国性啤酒龙头抗风险能力显现。根据各公司半年报数据,华润20H1销量增速(-5.3%)在行业中靠前,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产量的增速(-9.5%)。青啤、华润的利润增速也较为领先,燕京啤酒收入和业绩明显承压。由此可见,全国性的龙头在疫情冲击中,具备更优秀的抗风险能力。
经历整合并购期,行业集中度提升,但仍有空间。两轮整合并购期间,五大啤酒厂商兼并许多中小厂商,瓜分啤酒市场主要份额,目前已形成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百威啤酒、燕京啤酒、嘉士伯寡头垄断的局面,CR5市场占有率从年的65.2%上升至年的71.6%,但相较成熟市场美国(85.4%)、日本(93.1%),国内啤酒市场行业集中度仍有上升空间。
2.3行业提价+产品高端化,吨价、毛利率稳步提升
为确保利润,啤酒行业进入集体提价阶段。啤酒价格与生产成本直接挂钩。过去十年中,啤酒行业共经历三次大规模提价。以第三次提价为例,提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弥补年进口大麦、玻璃瓶、瓦楞纸等原材料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
消费升级驱动下,国内高端啤酒市场量价齐升。各大啤酒厂商积极完善产品矩阵,中高档产品占比已超过低档产品占比。根据欧睿数据(零售口径),从年到年低档啤酒销量占比从61.60%下滑至35.50%,产品向中高端升级的趋势明显。
精酿啤酒持续扩容,开拓高端产品品类。精酿啤酒起源于美国,与工业啤酒相比,精酿啤酒口味更为多元化,新鲜度与口味更胜一筹。相比普通啤酒,精酿啤酒价格明显较高,是高端啤酒市场的重要产品。中国精酿啤酒市场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各大厂商如青岛啤酒、珠江啤酒,纷纷布局精酿啤酒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精酿啤酒深受年轻人的喜爱,需求带动下精酿啤酒市场扩容,年消费量持续上升,市场占比迅速增大。
对标成熟国外啤酒市场,国内啤酒品牌的吨价提升空间有余。当下华润、青啤等国内主流啤酒品牌的吨酒价集中在-元/吨,而百威亚太、百威亚太(西部)的吨价集中在元以上,喜力亚太的吨在元以上。
三、品牌、产品、渠道准备就绪,高端市场华润有望后来居上
3.1华润产品结构偏弱,布局高端时间较晚
从布局时间来看,百威、青岛啤酒在高端化布局上较为领先。年,青啤已开始部署高端产品矩阵,推出了奥古特和逸品纯生,随后还推出鸿运当头、经典、全麦白啤、皮尔森,高端产品市场反响良好。而华润对于高端产品的布局时间比较落后,年推出的雪花脸谱,未能火爆。年再次推出高档产品如SuperX、匠心营造,年3月推出马尔斯绿,整体布局时间偏晚。
从布局价格带来看,华润的价格带较为集中。青啤高端产品的价格跨度较大,从6-8元到15元以上均有产品布局,满足各类消费者需求。与青啤相比,华润价格带主要分布于8-15元的区间,尚未布局20元以上的超高端价格带。
从产品结构来看,百威、青岛啤酒均优于华润。华润8元及以上产品占比虽持续提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年,华润8元及以上产品销量约80万千升,占比仅为7%,低于青啤的10%+和百威的30%,高端产品销量、销量占比的提升空间广阔。
3.2品牌:联姻喜力补齐品牌短板,逆势投放营销费用造势
3.2.1雪花喜力强强联手,华润品牌力显著增强
喜力品牌底蕴深厚,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喜力是年成立于荷兰的国际著名啤酒品牌,其代代传承的经营者、坚持酿造高品质啤酒的追求、极具视觉辨识度的logo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目前喜力控股是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百威英博)的啤酒酿造商,拥有多个品牌,国际影响力较高。年喜力控股调整后的销售收入为.94亿欧元,-年调整后收入的复合增速约3.7%。年喜力控股西欧地区调整后的销售收入为.29亿欧元,-年的复合增速约1.7%。
喜力的业务仍以西欧、美洲为主,亚太市场占比不高。喜力控股的收入中,仅有13%-14%来自亚太地区,全品牌合并销量中仅有12%-13%来自亚太地区。西欧和美洲是喜力的核心市场,销量、收入占比在60%以上。
喜力进入中国市场时间早、市场基础好,但近年来销量承压。喜力自年进入中国市场,凭借其悠久的啤酒酿造历史及赞助顶级体育赛事的成功营销,一度成为中国高端啤酒市场的龙头。但此后啤酒行业进入并购扩张期,百威、青啤等国内外竞争对手们迅速崛起,公司费用投入力度不够,整体业务略有萎缩。-年喜力啤酒在亚太地区啤酒销量为负增长,中国、越南市场销量承压明显。
雪花品牌力偏弱,联姻喜力有望享受品牌红利。高端啤酒的主要消费市场是夜场、高端餐饮,认知度低、品牌力弱的产品几乎无法进入终端。目前消费者对于国际品牌更为偏好,国内品牌中仅有青岛啤酒的高端品类能占有一席之地。年雪花在高端市场的份额低于百威、青啤。雪花品牌力偏弱,但与喜力联合后有望借助其品牌优势,充分拓展高端市场,提升高端市场份额。
喜力并表有望改善华润吨价和营业利润率。喜力各地区吨价和营业利润率均高于华润。年喜力并表后,华润报表中喜力的吨价为元,华润剔除喜力的吨价为元,华润总体吨价为元,并表使华润啤酒总体吨价提升约2.5%。预计随着喜力在中国市场销量的稳步增长,喜力对华润吨价的贡献率有望继续提升。
3.2.2营销策略精准,疫情期间逆势投放广告费用
精准营销拓展高端产品影响力。自持续推出新品以来,公司紧扣不同消费层次的定位,创造符合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