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两次的分析,虽然没有丢失销售,但依然存在牛鞭效应。所以整体系统看不是最优解。
那么什么样的策略是最优的呢?是满足销售的前提下每个单位的库存最少,且尽可能每周的库存稳定在平均值。这个时候,每个节点的管理费用是最低的。
先看结果:
经过几次手动组合,虽然没有用动态博弈理论和递归算法验证,但我推测这个是应该是最优解。那么这种情况是如何做到的呢?
1-需求绝对稳定。
2-PO单等于SO单,即零售商按需求量下单,批发商按零售商下单量采购,以此类推。安全库存为0。
3-信息无延迟的同步,即市场需求被第一时间同步给价值链中的所有角色。
但……这样的现象基本不会发生,每个企业都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对于每个节点来说,都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任何一个节点也不能无保留的了解到全部系统的实时信息,甚至在一个企业里也不可能。所以所有节点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
1-如何做销售预测
2-留多少库存
3-如何让下家多压货
4-如何让上家多进货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发现只靠商业合约约束是不太有效的方式。一方面商业合约中的条款很难完全实施,人不是机器,不能做到完全准确理解和执行;另一方面缺乏共同利益的前提下,大家都会搞些小动作让自己更安全。当然通过一些商业条款可以转嫁风险给其他人,但是均不能保证系统的最优化。所以我研究了企业生态圈文化,通过建立企业生态圈,用文化统一大家的认知和协调各个角色的工作。通过一个基本的“共商共建”的核心理念和与之匹配的“共享、透明、权责匹配和协商解决“来指导信息同步、认知共同生存危机、习得必要能力、解决学习焦虑和解释不可解释的,这样的氛围影响下,就形成了一个超越利益绑定的命运共同体,通过“行规”对组织进行管理,减少了沟通成本和提高了沟通效率。企业生态圈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我的MBA毕业论文,应用的场景也比较多样,后面综合聊经营的时候我再分析。
现在为止,啤酒游戏都是设置了固定市场需求,一点都不真实。接下来的文章我会把销售波动加上去,这部分就涉及到了经济的周期性以及多重周期性叠加的因素,主要参考的是消费品的一些经验数据并结合时间序列分析的一些理论,然后我们看一下啤酒游戏是如何表现的。
一善经营之道emmmmm…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