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主要的啤酒品牌已发布了上半年财报,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利润下滑,二季度反弹实现了复苏增长,众多品牌在高端市场争抢制高点,我们一起来盘一盘这些品牌在上半年的表现以及防疫常态化后的市场预测。
01
疫情之下啤酒巨头也扛不住,
几家欢喜几家愁
喜力啤酒、百威亚太和嘉士伯等3家啤酒外资品牌的半年报已发出,均出现了业绩下滑的情况,而疫情则是造成其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01喜力
喜力集团发布的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喜力啤酒集团实现收入.56亿欧元,同比下降18%;实现净收入92.43亿欧元,同比下降19.2%;实现营业利润万欧元,同比下降94.8%;净利润为亏损2.97亿欧元(上年同期为盈利9.36亿欧元),同比下降.7%;全球销量万千升,同比下降11.63%。
02嘉士伯
嘉士伯集团发布的年上半年报告显示,该集团上半年总销量万千升,有机下降7.7%;收入.3亿丹麦克朗(约.5亿人民币),有机下降11.6%;营业利润46.15亿丹麦克朗(约51亿人民币),有机下降8.9%。其中,啤酒类销量万千升,有机下降6.7%,非啤酒类销量95万千升,有机下降12.9%。报告显示,嘉士伯集团的中国业务在第一季度受到疫情严重影响,在第二季度反弹,实现了该季度18%的销量增长。
03百威亚太
百威亚太7月30日发布了截至年6月30日为止的6个月的未经审核业绩,上半年延续业绩颓势,净利下滑近七成。百威亚太将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归咎为韩国行业及竞争环境严峻以及中国夜生活渠道于年下半年表现疲软所致。而事实上,其高端产品增长乏力也是百威亚太销量下滑的重要原因。
04华润
相比之下,受益于高端产品发力的华润啤酒(年4月收购了喜力中国),虽然受到疫情影响,还是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从已披露的半年报来看,其上半年净利润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对于公司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华润啤酒首席执行官侯孝海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净利润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优化产能、降低成本以及喜力品牌带来的收益增加所致。
02
既要抗疫也要生意,
第二季度复苏靠什么?
01喜力
喜力0.0无接触酒吧
疫情下,喜力的业务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同时,喜力也做出了一系列举措积极应对疫情,尽可能减少损失。对内,喜力承诺不裁员,开设“喜力0.0无接触酒吧”。此外,喜力还将按照约定的付款条件向供应商付款,并通过提前付款支持中小供应商。喜力还在全球各地推出了包括捐赠纯净水和不含酒精的饮料、生产洗手液、等举措,以支持一线员工抗击新冠疫情。而从渠道上来看,电商渠道火热。目前喜力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的B2C平台在17个市场运营。
02嘉士伯集团
5月,嘉士伯推出新品“凯旋百香果限定风味啤酒”。
上半年报告显示,嘉士伯集团的中国业务在第一季度受到疫情严重影响,在第二季度反弹,实现了该季度18%的销量增长。报告称,这一增长是由多个因素推动的:第一季度去库存后,经销商重新进货;旺季前增加库存;乌苏品牌在其省外的扩张;国际优质产品组合的稳健增长;大城市的业绩持续增长;电子商务的强劲增长。
03百威亚太
“虽然我们的业务于年上半年受到COVID-19疫情影响,但于年第二季却已显著改善,尤其是在中国。”百威亚太方面表示,于四月宣布销量下跌17%后,公司于五月及六月在中国均录得中个位数销量增长,并于年6月录得公司在中国销售历史上最高的单月销量。
据悉,百威亚太根据市况及消费者洞察,有效地重新调配资源至疫情期间与消费者最相关的渠道,同时,品牌利用数字平台及相关营销计划维系消费者和应对消费者的新趋势。举例而言,在中国的网购狂欢节5,百威继续成为天猫及京东平台上销售额第一的啤酒品牌,而科罗娜、福佳及哈尔滨则为十大啤酒品牌。
根据尼尔森的资料,于年第二季,百威亚太在中国电商渠道的领先优势已扩大至第二大啤酒酿造商市场份额的两倍以上。零售渠道方面,根据尼尔森的资料,百威亚太在中国及韩国的市场份额继续按年增长。
04华润
5月,喜力在中国推了一款高端啤酒——喜力星银。
推高端啤酒等策略见效,华润啤酒称疫情损失基本补回。为应对疫情的挑战,华润啤酒表示展开了多项销售措施,以提升市场竞争力,使疫情缓和后可以快速恢复,公司在今年第二季度整体销量恢复至增长9.9%。收购的喜力中国业务为高端化布局贡献不小。财报表示,上半年,华润啤酒推出了高端产品“喜力星银”,与去年推出的“黑狮白啤”“雪花马尔斯绿啤酒”一起决战高端市场。
03
啤酒高端领域竞争愈演愈烈,
纷纷加速布局
新冠病*的限制正在不断改变饮酒者享受啤酒的方式。受到疫情的影响,消费者出门聚会喝酒受到了限制,酒类的消费场景逐渐回归到了家庭。消费升级与消费需求的多元化,正在推动啤酒行业的结构发生变化。布局中高端市场,已成为巨头们的共识,各大啤酒企业纷纷改变过去的“跑马圈地式”扩张策略,从“抢份额”转向“求利润”,纷纷推出自己的高端、个性化系列产品。
01关闭工厂去产能
从年开始,关厂潮便成了啤酒行业一番特殊的景象,青岛啤酒、华润啤酒、重庆啤酒、燕京啤酒、百威、嘉士伯无一例外。这被业内解读为淘汰低效产能,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的表现。在关厂的同时,啤酒行业也开始从量的驱动到质的驱动转变。
因为一些工厂太老,需要进行产能优化,做中低端产品时,生产基地和市场靠得很近,可以降低成本。但随着啤酒行业中高端消费红利的到来,生产基地跟市场离得远一点也没问题。因此,酒厂的布局与之前必然有所区别,需要作出调整。
02国内啤酒企业叫板进口啤酒
经过多年价格战之后,国产啤酒一度出现过“酒比水贱”的极端情况。如今啤酒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市场增长乏力,低端市场价格战基本熄火。随着近年来消费升级,经济型啤酒销量下降,中高档啤酒销量占比快速提升,消费者正由“多喝”逐渐向“好喝”转变,国内啤酒企业也纷纷发力高端、超高端市场。
青岛啤酒推出“百年之旅”
7月31日,国内啤酒行业龙头青岛啤酒发布“百年之旅”“琥珀拉格”等系列艺术酿造新品,入局超高端啤酒市场。据悉,青岛啤酒“百年之旅”等艺术系列酿造新品研发历程逾两年,成品历经道检验关口。不久前,另一大国内啤酒龙头华润啤酒也发力高端市场。华润啤酒表示,要每年关闭三家工厂,加码高端市场的动作。
03百威英博仍然领跑行业
在国内高端及超高端啤酒市场,百威英博仍然领跑行业。年,百威占据高端啤酒市场份额高达46%,青岛啤酒则占据25%。百威品牌销量超过万吨,为高端第一大单品,远超青啤整体万吨的体量、华润+喜力整体90万吨的体量。
结语
当前高端啤酒市场形成三足鼎立态势,其中百威占据中国高端啤酒市场半壁江山,仍为高端领导者;华润收购喜力中国区业务后形成“4+4”高端产品矩阵,未来有望持续发力与百威抗衡;青啤一方面不断通过研发丰富超高端产品矩阵,另一方面聚焦纯生系列放量。啤酒市场未来将呈现产品健康化、消费社区化、渠道数字化、品牌放大化等趋势。未来三至五年,啤酒产品高端化比例将达到15%-20%。“鹿死谁手”有好戏看。
提示:
*投稿与商务合作,请留言联系小编
(-Media)
往期精选
海关干货
进口食品进口商备案指南,手把手教您做“食品企业备案”
海关资讯
关于水果进口的那些问题,答案都在这里
海关干货
一篇文章搞懂进口水产品制定存储冷库备案
Food2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