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放大查阅更清晰
在经过包括年龄、性别在内的多变量校正后,发现窦性心动过速与急性饮酒、慢性饮酒均存在显著关联,分析结果见下述表格:二饮酒与房颤发生风险已有诸多研究验证了男性中重度饮酒与房颤发生发展的关系。谈及女性,四大医学杂志之一的《JAMA》杂志,既往曾发表过女性饮酒与房颤发生风险的相关研究。该研究纳入了美国妇女健康研究(WHS)中的34,位初始状况健康的女性,分4组(不饮酒、每天饮酒1杯以内、每天1-2杯、每天2杯以上),经中位时间12.4年的随访,共确诊例房颤。根据患者不同的基线特征进行分层后发现:每天饮酒2杯以内的女性,房颤发生风险与不饮酒的女性无显著差异;每天饮酒2杯以上的女性,房颤发生风险是不饮酒女性的1.67倍。在年龄60岁、不吸烟、非高血压或非高脂血症的女性人群中,每天饮酒2杯以上与不饮酒女性相比,房颤发生风险的差异表现得更为明显。相关数据如下:三Meta分析:轻中重度饮酒与房颤虽然已经明确了重度饮酒患者的房颤发病风险更高,轻中度饮酒对房颤发病率的影响,尚有待进一步合并分析。年澳大医院PrashanthanSanders教授团队发表在《InternationalJournalofCardiology》的meta分析,探究了轻中重度饮酒与房颤发病风险的关联。在轻度饮酒组中,与不饮酒组相比,无论男(HR=1.01,95%CI0.82-1.24,P=0.93)、女(HR=0.93,95%CI0.82-1.05,P=0.25)的房颤发病风险,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在合并11项临床研究后,发现重度饮酒组的房颤发生率,显著高于不饮酒/轻度饮酒组(HR=1.34,95%CI:1.20-1.49,P0.),森林图如下:在中度饮酒组中,仅男性的房颤发生风险显著增高(HR=1.26,95%CI:1.04-1.54,P=0.02),未观察到女性的显著差异,森林图分析结果如下:此外,重度饮酒组男女性的房颤发病风险均显著增高,这与既往多数研究的结论相一致。四适度饮酒降低心衰风险饮酒与房颤发病风险之间的机制效应,尚不是十分明确。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与房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的疾病,比如心衰、冠心病等,轻中度饮酒似乎可以降低此类疾病的发病风险。年发表在《JACC-HeartFailure》上的意大利研究发现,适度饮酒可降低心衰发病风险。具体到各亚组分层,在地中海饮食依从性高(评分4分)、高收入(欧元/年)或中高等教育群体里,部分饮酒量组别已经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五欧洲心脏杂志最新研究基于在轻度饮酒人群中,酒精摄入量与房颤发生率关联的争议性。德国汉堡大学心脏和血管中心RenateBSchnabel教授团队进一步研究了轻度饮酒与房颤的关系,并于年1月13日将结果发表在了《EuropeanHeartJournal》杂志上。该队列研究纳入了欧洲多国的,例受试者,年龄中位数47.8岁,男性占比48.3%,酒精摄入量中位数是3g/天。经过中位时间13.9年的随访,共有例受试者确诊房颤。通过Cox回归分析发现,酒精摄入量与房颤发生风险呈非线性正向相关关系。与之相反的是,轻度饮酒与心衰风险的降低相关联。每天饮酒1杯(酒精摄入量12g)时,风险比HR为1.16(95%CI1.11–1.22,P0.),意味着房颤风险增加16%;每天饮酒2杯时,房颤风险增加36%;每天饮酒3杯时,房颤风险增加52%。不同酒类,包括啤酒、白酒和红酒,均可显著增加房颤发生风险。这种相关性,各酒类之间的差异不大,以白酒(烈酒)最为明显。另外,研究还排除了生物标注物hsTnI、Nt-proBNP的浓度水平对饮酒致房颤风险增高的影响。六研究结论饮酒与房颤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关系,这种关联与经典的病理生理路径无关。尽管少量饮酒可降低其他心血管疾病(比如心衰)的发生风险,最新研究发现,从非常低的日酒精摄入量开始,涵盖各种酒类,饮酒就与房颤发生风险的增加相关联。未来,有必要将患者的饮酒情况这一指标,添加到房颤的患病风险评估和预防策略中。参考文献:1.DoraC,Ngoc-AnhS,etal.Alcoholconsumption,cardiacbiomarkers,andriskofatrialfibrillationandadverse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