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30日,重庆啤酒发布公告《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提示性公告》,一直到7月23日,公司再一次发布公告《重大资产购买及共同增资合资公司暨关联交易预案(修订稿)》,虽然还要等待审计、评估等工作的结果再提交董事会、股东会,但这次交易存在的实质性障碍并不多,大概率还是可以顺利通过的。
今天我们就来点评一下公司的半年报和这次的资产收购。
我们先简单介绍下行业情况及公司发展。
中国啤酒产量前20年是处于快速放量阶段,到年后见顶回落。直到年全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同比增长0.5%,年又实现同比增长1.09%,总产量为.29万千升。连续两年实现增长,标志着中国啤酒行业回暖向好。
回顾年,中国啤酒行业格局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挑战加剧。高集中度的市场格局下,占80%市场份额的前五大啤酒公司继续保持总体稳定,同时在局部市场继续开展激烈竞争,原料、包材、能源、人力等成本要素,此消彼长,但总体仍然走高。
二是消费升级。高端化进一步凝聚为行业共识,在继续推出高端新品,加大听装酒、小支酒投入同时,越来越多的主流啤酒公司直接进入进口啤酒、精酿啤酒跑道,全行业的“互联网+”进程显著提速。
中国当前中低档啤酒(终端价格5元以下)占比仍达70%以上,若未来餐饮终端价格能实现在6-8元为主流价格带,行业的平均吨酒有望提升至元/千升。
三是量增乏力。人口结构老化带来的啤酒消费群体萎缩问题,以及酒类消费多元化带来的消费者分流问题,进一步显现。高端化为行业带来更大利润空间,但同时,也有可能对销量造成负面影响。
重庆啤酒创建于年的重庆啤酒厂,隶属于重庆市轻工局,年丹麦嘉士伯集团共持股60%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目前年销售量约万千升,在重庆地区市场占有率80%以上。
中国一直是嘉士伯集团非常重要的市场之一,嘉士伯在中国拥有5大业务单元(重啤股份、*、宁夏、云南及国际),重啤在嘉士伯中国产能占比约45%。在集团“扬帆22”战略的指引下,制定了因地制宜的战略*策,深耕中国市场。
嘉士伯(重庆)年收购苏纽啤酒,持有公司的17.46%股权,嘉士伯(香港)年收购12.25%公司股权,后于年继续增持至42.54%,至此,嘉士伯集团持有公司60%股权,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年嘉士伯集团对公司管理层进行了调整,目前公司7位董事(含董事长)中有4位来自嘉士伯集团,集团优秀人才输入,也为公司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
公司旗下目前可使用品牌除了“山城、重庆”等本地品牌外,还有“嘉士伯、乐堡、凯旋”等国际品牌。年9月份公司与*乌苏啤酒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协议》,授权公司于年1月1日-年2月28日期间公司可以在重庆区域内生产和销售网红“乌苏啤酒”。具体产品线,这里我们借用一下国盛证券的图,大家看起来会更直观一些。
接下来,我们看看半年报的表现。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5亿元,同比下降4.45%,归母净利润2.46亿元,同比增长3.06%。
乍一看业绩表现并没有亮眼之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疫情影响。但如果拆分看第二季度,会发现表现还是比较抢眼的,二季度实现营收11.96亿元,同比增长19.7%,归母净利润2.12亿元,同比增加38.5%,疫情之后公司迅速提升现饮渠道的铺市和品牌曝光,实现了二季度销量的强势反弹。
上半年度,公司啤酒销量46.5万千升,同比减少3.6%;然而二季度,公司啤酒销量31.2万千升,同比增加21.1%。
分渠道来看,公司直销(含团购)收入0.05亿元,同比增加98.0%;批发代理收入17.2亿元,同比下降3.7%。
分区域来看,重庆、四川、湖南地区分别实现收入12.1、3.4、1.8亿元,同比下降8.4%、下降1.9%和增加43.1%,公司表示将继续瞄准重点大城市进行市场开拓,大城市试点在市场孕育期有望取得较好增长。
一方面,疫情期间,针对现饮消费场景消失和消费者习惯改变,公司积极组织各区域经销商、分销商拓展O2O、无接触配送到家等线上业务,并聚焦各区域市场MOFT渠道门店,提升品项组合铺市、补货速度、陈列展示及店内表现,全力降低疫情对销量的影响。
另一方面,公司继续优化产品结构,推动产品高端化。重庆黑啤升级上市,进一步拓展本地品牌价格带边界,与国际品牌形成有力的支持与协同,公司还提高了K、DM等特色与精酿产品的渗透率及动销率。
盈利能力方面,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41.2%,同比略增,净利率17.08%,同比增加2.3%。
期间费用方面,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率同比下降3%,管理费率同比增加1.7%,销售费用下降主要因为疫情导致广告及市场推广费用减少,上半年的广告及市场费用率同比下降3.3%。
最后,我们再聊一下这次的资产购买。
早在-年重庆啤酒的控股权就变成了现在的嘉士伯,后来又因为疫苗事件导致股价一落千丈,这次的方案也和嘉士伯有关。
资产购买主要内容如下:1)公司以现金向嘉士伯香港购买其持有重庆嘉酿48.58%的股权;2)公司和嘉士伯咨询对重庆嘉酿增资,其中公司以现金和其他资产进行增资,嘉士伯咨询以嘉士伯广东等四项资产进行增资,增资完成后,公司持有不少于重庆嘉酿51.42%的股权;3)重庆嘉酿以现金向嘉士伯啤酒厂购买*啤酒%的股权、宁夏西夏嘉酿70%的股权。
嘉士伯作为国内市场第二大的外资品牌,年毛利率51.81%,高于重庆啤酒的41.69%,旗下啤酒厂分布于*、宁夏、云南和华东地区。
公司认为交易完成后,重庆嘉酿将整合嘉士伯在中国的优质资产和全部业务单元,成为中国地区业务开展平台,其业务范围除重庆、湖南和四川外,还将纳入*、宁夏、云南、广东、华东等地,同时纳入多个国际高端/超高端品牌和其他本地强势品牌。
采用共同增资合资公司的方式,得以将上述业务统一整合在重庆嘉酿这一平台内之下,有利于丰富上市公司品牌矩阵、提升上市公司业务管理效率,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接下来,我们具体分析。根据公司预案,其中有A包资产和B包资产,经研究后,嘉士伯中国拟注入的资产可能包括以下几块:
1)在*,嘉士伯拥有5家啤酒厂,共9条生产线,产能约50万吨,主要是品牌是乌苏、*、嘉士伯、乐堡等,在*的市占率超过75%以上;
2)嘉士伯宁夏有1家啤酒厂,产能约30万吨,品牌有西夏、嘉士伯和乐堡,在宁夏市占率高达80%;
3)嘉士伯云南方面,产能约30万吨,主要品牌有大理桥头堡、华狮、风花雪月等,在云南的市占率在50%左右;
4)剩下的华东区域产能约有50万吨,主要有K、天目湖、天岛等品牌,有部分还有外销。
这次整合,对公司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包括盈利方面、竞争格局、战略推进等等。
首先,其实这次的整合完全盘活了西部地区的优质资产,巩固了西部龙头的地位,提高定价权。整合行为将上市公司的核心优势区域市场扩展至*、宁夏、云南、广东、华东等全国市场,增强区域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协同和规模效应,提高产能利用率。
刚才已提到,完成整合后,公司将获得乌苏、西夏、大理、风花雪月、天目湖等区域的优势品牌,在丰富产品矩阵、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同时,减少委托加工(包括嘉士伯广东委托股份公司生产嘉士伯、乐堡等国际品牌产品,年委托金额约6亿元)和品牌使用许可(如年公司获得乌苏啤酒品牌许可,年关联交易额度约3.5亿元)等,预计可以节省一部分,进一步提升利润。
第二,则是可以进一步消除同业竞争。如*啤酒实行10个大城市计划,以河南市场为例,年乌苏啤酒进入郑州市场,为避免与嘉士伯国际产生竞争。
这里有两个品牌,但是分渠道进行推广的,其中乌苏啤酒负责中小型商超和餐饮,而国际品牌负责大型连锁商超、KA卖场、KTV、酒吧等渠道。这次重组后同业竞争问题解决便可渠道互通,节省内部资源,提高盈利水平。
最后,通过这次整合,我们也可以发现近年来公司致力于推进高端化产品的战略,陆续引入嘉士伯、乐堡、等国际高端品牌,再结合本次收购又加速了产品结构升级,打造市场上为数不多真正拥有“本地强势品牌+国际高端品牌”的组合。
我们也可以通过半年报看到,上半年公司的高、中、低档产品收入分别同比增加22.2%、降低12.3%和增加15.9%,报表数据也是完全符合战略定位的。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聊到这里了。